“观音婢,其中也有你的功劳呐。
朕开科考,可是遭到了一众老臣反对,尤其是那裴氏,崔氏,郑氏等大族,可是着相递了不少折子,言表突厥犯边外患,内忧天灾饥荒,内忧外患,不宜大规模换官罢官,应暂缓科考,待国情稳定后再行选纳贤能之士,再委以官任,云云。”
“朕难啊!只得暂缓换官行动,但坚持开科,先选出当今人杰入我弘文馆,暂待以学士,以备时用。”
李世民糟心的就是这个。
世家大族中,上中下层官员,大大小小占据了不少位置,他上位后想调换补充自己的新鲜血液,阻力不小。
又不能搞一刀切。
不然,若那燕王罗艺一般,都封开府仪同三司了还要造反,便是例子。
“事有轻重缓急,一口也吃不下个大胖子,你急也没用的。仿照先前秦王府中置文学馆,招十八大学士一般,让弘文馆网络天下俊才,聚集学士以用,极好极妙。”
长孙皇后聪慧,一听便知。
“你啊,总懂朕之心意。朕想让你上朝参与议事,你总是不允,真拿你没办法。”
李世民说的是真心话,几次提过让长孙氏上朝参议国事。
“二郎,你我私下说一些自然可以。但上朝参政,那是天下大事,岂可儿戏。自古后宫不干政。妾领后宫,替你把后宫姐妹管好,让你免无后顾之忧,专心政事,妾便心满意足了。”
长孙皇后真是人间清醒,把公私之事拎得很清。
哪怕李二是皇帝点头许可,但她深知后宫干政,祸乱不止之理。
“你身边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还有长兄,魏征及其他大臣在,假以时日,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些新科进士,到时候便能一展身手,实现胸中抱负,为你所用,为江山社稷出力。”
长孙氏说回进士话题。
“你说起那个魏冷面匹夫,天生欠钱脸,朕便气不打一处来。朕提议你参政之事,房、杜及辅机都点头同意,就他,冷面红脸坚决反对,居然把朕比作昏君杨广,朕气得想砍了这匹夫。”
李世民虽然从善如流,但时常被魏夫子气煞是常有的事。
“呵呵,夫君莫气,魏大夫虽然说话难听,但忠心耿耿,在你身边,敢直言纳谏,当面顶撞你的人,天下就这么一个啊。”
“消消气,妾于几日前给你给你物色了一个小美人,今晚让她侍寝吧。”
长孙皇后笑起来,如三月春花盛开,柔声安慰着她的夫君。
李世民最爱她这明媚如春暖花开的笑容了。
“观音婢,朕最疼是你,今晚我哪也不去,就要你。”
“老夫老妻了还这般,你且去看看,不满意了,妾再来陪你吧。”
长孙皇后调皮笑道。
威震天下的皇帝和母仪天下的皇后,此刻,如天下大多数普通夫妻一般,伉俪情深,软语聊天。
卿卿我我之际。
童声响起,
“阿爹,阿娘,你们快看,那个唱歌的白衣少年,是不是送给我杏花儿的那位大哥哥?”
长乐小公主李丽质,不知道何时溜到了栏杆边,手指远处,兴奋地娇声喊道。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看,果然,曲江亭中,有位白衣少年在引吭高歌。
是他?!
那少年,两人都见过的!
一个在不久之前考试贡院中见过,
一个在今日杏园中刚刚逢面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