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不许吴家去南京

而地域都归了满清,地域里的银子是不是逐渐地,就进入了满清朝的国库里了?

成熟了的清廷农奴主集团,有了大量奴隶生产粮食、其他生活用品。

你从大明大规模基建中卖力气,使手段,做家丁……获得的银子,总要买必须的生活物资吧?

呵呵,大明朝压榨内地老百姓,不惜让老百姓奋起反叛而获得的银子,送到辽东,又反而壮大了自己最强大的敌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骚操作,恐怕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干如此愚蠢之事吧?

可是,偏偏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就这么干了!

谁之过?

有人说,末期的大明,并不缺人才!

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等人都榜上有名。

可是,我要说,这些个“人才”!

可能,他们下围棋,都是用下五子棋的方式——不懂布局嘛!

而祖大寿、祖氏一族;吴襄、吴三桂、吴氏一族;包括他们之前的李成梁、李氏一族……

他们为家族、个人的权势、金钱、利益,而使用各种的方式、方法、手段,都是在大明朝廷大的方针、政策、举措之下的奋搏。

你要说他们是罪人吧,连祖大寿的投降都是迫不得已。

只能说他们自私吧?没有民族正义感,历史使命感……

但是,拿他们跟京城里那些大官们相比,至少他们还都在大明朝廷驱使下,跟大明朝最大的敌人去战斗过……

如今,就是正与我大顺军战斗的吴三桂。他之所以走到今天,都还是因这种自私给害的!

“吴襄!我知道你一直凝神静气,仔细在听我讲述、分析。”宋献策这时看着笼中人吴襄说道:

“现在,你该可以想象,推展出你儿子吴三桂今后的出路了吧?”

“三条路:

一,投降满清,做汉奸,遗臭万年。

二,投大顺,共抗满清,然后解甲归田,不问世事,富贵着过完余生。

三,尊从跟我皇达成的协议,携崇祯太子去南京,折腾南明朝廷……”

“不!我哪怕要去南京,也绝不许他吴家父子跟随!”

朱慈烺这时跳了起来,欲否决李自成跟吴三桂达成的口头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