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个宋矮子,这样的一番话,真是让人感动哦!
因这感动,朱慈烺即说道:
“这时,我真的已经不能预知这场战争的结局了。但是,我可以据之前预知而推测。”
“清军将于明天晚间赶到欢喜岭,这是铁定了的事。”
“吴三桂之前派遣副将杨珅,游击将军郭云龙,于四月十五赶到翁后,向进军途中的多尔衮请求借兵。”
“多尔衮掉头南下的同时,借此要挟,要收降吴三桂,让杨珅、郭云龙给吴三桂带回来了口头的封赏:
给予吴三桂大清平西王爵位,封蕃地就是他吴三桂战斗、生活、起家、发迹的宁远地界;
宁远带来的山海关的民众,回归宁远祖居地,房屋、土地尽归原主。清廷于宁远地界,十年不收赋税……”
“至于让吴三桂带头剃发易服饰,则是明天晚间,吴三桂去威远堡拜见多尔衮之时的事了。”
“所以我昨晚就已在这里说过了判断:吴三桂要求谈判;答应大顺皇帝的条件……都是在拖延时间。”
“一为等待多尔衮率清军到达。”
“二为麻痹大顺皇帝及众将士,以达到他偷袭大顺皇帝御营,救出吴襄,挟持我的目的。”
“三嘛,他那小算盘也在扒拉:若偷袭成功,将大顺皇帝杀死,大顺军自然就会退走。”
“那么,他即坚守山海卫各关城,再跟多尔衮翻脸,阻清军于关外……”
“哦……那样的话,我军回到北京,也会撤退回去陕西。”宋献策接着说道:
“以他吴三桂在山海卫各关城这么多年防御经验,成功阻挡住清军不算难事。”
“清军退走后,吴三桂留下一二大将守卫山海关,他带着您回到北京……呵呵,大明千古功臣,胁天子以令诸侯的伟业成矣!”
“是啊,哪怕昨晚偷袭失败,吴三桂还是想试试大顺军的战力。”朱慈烺说道:
“毕竟探子汇报给吴三桂的就是:大顺军进入北京城之后,军纪涣散了,人员迅速腐败了。”
“一支已经没有军纪,腐败了的军队,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
“不大打一仗,吴三桂很不甘心。”
“太子殿下啊,难道他就不怕这一战,被我军消灭了大部分主力部队。一是守不住山海城。二是哪怕投降了清廷,都没有了倚仗?”
“所以嘛,我判断:吴三桂会留下足够的人手守卫山海各关城、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