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哪怕一个大皇帝,只要认识到自己还就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即仁慈了。”
“由仁慈而宽容、大度,该放弃的,也是毫不犹豫。”
“只可惜啊,现实马上就会给他当头一棒子,打得他晕头转向。”
“这个人,从此心灰意冷……活着的他,不再相信任何美好的存在……”
朱慈炅这样感慨,朱慈烺表示赞同之后,继续讲述。
当天晚上,朱慈烺费尽口舌,终是没能说服李自成等人。
他就想啊,哪怕说出自己这魂来自几百年后,读过这段历史上的众多史料,哪怕于课堂上都在读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可是,有用吗?
没谁会相信啊!
无奈之下,朱慈烺回到小帐篷里,虽然于心不甘,看到吴襄睡死了,他也倒头就睡。
可是,心难平,意难耐啊,又怎能安然入眠?
半夜三更了,朱慈烺钻出帐篷。
借着月光,他绕过座座军帐,想到千米之外的海边去散散心。
朦胧的天空下,寂静的石河滩依然躺平着。
李自成御营、大顺军各营的军帐,在石河滩西岸边连成一片、一簇簇如土丘样的堡垒,绵延到燕山的山脚边。
对此情此景,朱慈烺都没任何感慨。因为他想到了这些个问题:
自己怎么这么轻易地就走出了大顺军营区?
途中都没遇到任何一个巡营执哨,预防敌人偷袭的明警、线桩、勤务兵员?
这是军队驻扎,于夜间休息时,将领们必须要做的功课嘛,大顺军将领们不懂?
哦……
大皇帝都跟吴三桂谈判好了,战争暂时不会发生。
长途跋涉来此,人困马乏,还不好好睡上一觉?
官长们可能也是安排了哨兵放哨,只是,哨兵们可能也都于某个角落睡着了……
朱慈烺摇头晃脑,对大顺军如此散漫而怒其不争。
于是,他选择去海边,准备沿海岸线一直向西,就可以绕过大顺军营,得以逃脱啦。
然而,来到海边,即见到一堆沦落人!
人还不少:估计上千之数。
他们将逃路给阻断了。
“额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窑洞建在沟谷半坡,取水要去沟底窝窝……”
有人唱这信天游。
歌曲唱罢,感慨声又是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