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发展生产、予民生息、争取民心等等,写进征讨檄文里的承诺,都不在考虑范围里了。
然而,单就进军神速,李自成在各地将官们给予的:
“功迈汤武,德比尧舜”
这样的吹捧中,他人都飘扬了。
进入京城,被大明朝数千官员吹上云天。
大顺朝官员们又不断的上疏劝进。
李自成更是感觉自己已然成仙;再完成登基大典,他就是人神了……
所以,朱慈烺初见李自成时,刚进紫禁城的他咋不盛气凌人嘛!
这时,入住京城已近一月,他那澎湃的心也该有所冷却了。
昨天,在决定让李岩留守北京城之后,李自成要跟他嘱咐诸多事宜,招他进宫。
等待期间,想起数天前李岩有上疏,便吩咐侍从给找了出来。
一看李岩的奏疏,陈说四件事:
一是建议李自成先入住大内,暂缓讨论登基大典事。
二是停止追赃,还要招揽在战乱中逃难的明朝官员,进行甄别,予任用。
三是将入城各营兵马调往城外,集结、训练、不歇作战技能。
四是想尽办法,再派人招抚吴三桂……
由于这份奏疏,李岩一来,李自成即与之询问、长谈,这才了解到了大顺军入城部队的基本情况:
入京部队几万人中,已有不少将士染上了瘟疫!
至这时,吴三桂拒不降顺,不得不率军征伐。
可是,将京城里、及京城周边部队一清点下来,只能带走不足七万人。
而且,由于大多入城将士,散居京城里居民家中,名义上是与民同乐,军民一家亲……
而全方位饥渴的将士们,入居膏腴,又缺乏有效管束……正常人掰着脚丫都知道:这些人会干出些什么蝇营狗苟事!
许多人堕落了,以夺取财物,享乐纵欲为主要目的:
手段有狠辣、良心发现之别;运气好坏之分;官长士兵身份地位不同,于榨取、欺辱对象就不一样……
军队里面都贫富分化了,人心也就各有追求,军心已不可能实现完全的统御。
……
归根到底,离开京城之后的李自成,这时忧愁的是:这支部队是否还能再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