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包围鳌拜军

鳌拜于二十七日下午赶回军营,分拨出一百鞑子兵去北京城里,帽儿胡同镇守原大明镇北抚司衙门,又留下些人守军营。晚间时候,他又是带领四千鞑子兵连夜出发,奔西山而去。

二十八日凌晨,鳌拜已经到达妙峰山,丁家滩一线。

这里四周青山环抱,地势开阔。鳌拜感觉这样的地形,于清军战斗,冲锋有利,即使遇敌,敌也不敢跟己对战。所以,他下令:

全军暂停休息,以所带干粮当早饭,饭后乘早上凉爽,一鼓作气进占王平口堡及周边四关城。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指挥官的一个错误,决定了士兵们的生死命运。

其实也是不知者不罪,鳌拜其人,在旧战争中浸淫数年,固化出的战役战略考量没可能预料得到:

他所选择的部队停止,休憩地,最适合拥有先进武器的敌人对己方实施围歼。

当满达子兵们歇息下来,三五成群,七八一堆,纷纷拿出干粮充饥之时,这块长宽都有两里多的盆地四周,山脚边,出现大量穿大明军户兵标准马甲背心的兵士。

兵士们个个身背长枪,左腰挎柄皮套秀春制式刀,右腰拴着夸张的木盒子……

这时,每人手里多出一样装备:铲铲!

只见所有的军户兵到达指定位置,立即做一件事:挖坑。

在地下泥土疏松地段,散兵坑被迅速挖好,军户兵们则跳进坑里,做着各种火器之装填的准备。

他们所持有之火器,形状各异,装填,击发方式也就不同,准备所需时间就长短不一。

细心人会发现,散兵坑是逐层递进,人员、武器也是梯次配置:

最前面一排散兵坑,每个坑里有三人,一个新型步枪兵,一个手雷投掷手,外加一个鸟枪兵。

第二排则不同,坑大发,每个坑里面一具迫击炮前部装备:炮筒、炮架、炮弹盒子,外加观察兵一名,炮手两名,送弹手两名。

第三层配置已退至山腰,与平坝地相对高近几十至百米。而这种位置上,早已做好一些简单掩体。就是给前面平地里挡不住鞑子兵冲击,退到山腰继续抗击的军户兵们准备着的。

……

范景文和周遇枝,指挥着近五千军户兵,四千多民兵,还有昨夜赶来增援的女军营,童子军营各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