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司令员是咋了?这都乐好几天了。”一个参谋实在忍不住了,问同伴。
“不知道”稻盛和夫—刘洪南摇摇头,“但一定是给鬼子挖了坑,而且我感觉这一次是个大坑。前面就没有见司令员这么乐过。”
“应该是”一帮参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天,方振华正在纵队指挥部和几个参谋讲解情报分析的几个重要依据。
刘峰从门外急冲冲地进来,兴奋地喊:“司令员,有情况。”
“嗯?”方振华有些疑惑,瞧着样子像是大事情,但是又不像是什么坏事。
这就很奇怪。
看刘峰进来发现一屋子人以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他知道,应该是涉密了。
把参谋们全部打发出去,方振华问:“什么情况?”
“在镇上发现了一个国党特务小组,而且其中一个联络点的特务是日本人。”刘峰一边坐下一边说。
方振华一下子有些好奇了。
发现国党特务不奇怪,还能在中间发现日本特务就奇怪了。
早在方振华从延州回来路上,被国军第47师的军统特务差点囚禁这件事以后,当时的独立团就布置了一系列特务甄别的工作。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谁也看不懂。
这样的反特方式真是离谱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因为方振华拿出来的,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大数据筛选。
他从教导队里专门抽出了一个班的人员组成了反特小组,每天干的事就是和原来就住镇上的老乡统计根据地里的特定人群的行踪。
这个特定人群就是近期进入根据地的非常驻人口。
说起来很简单,无非是这个人看到张三去过那里,那个人看到张三去过这里,再来一个人又说经常看到张三在那里转悠。
换一天,这个人又看到李四去过这里,那个人又看到李四去过那里。
刚开始,赵刚、刘峰他们想了半天,也没有明白干这件事有什么用。
但是随着几个月的数据一累计,问题就出来了。
重复最多的地点首先被确定为重点监控地点,重复行为最多的人被确定为重点监控的人。
看到结果的赵刚和刘峰惊得眼珠子都差点掉地上。
反特工作这么容易的吗?
和老乡聊着聊着就把特务聊出来了?
关键这一套操作别说红党,就是国党、日军的特工人员也没有见过,做梦也没有梦见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自然那是完全没有任何防备的就暴露了。
所以盯了很久了,发现一个特务小组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