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内劳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张祥生家还迎来了一件大事。
二郎要考试了。
这可是二郎人生第一次考试,哪怕只是童试,也足够全家看重。
当天傍晚张祥生和羸刹一起去将休沐的二郎接了回来,第二天学生们会在各自家中休整一天,第三日就是前往县城正式考试的日子。
届时会有整个县城的学子奔赴考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张祥生倒还情绪内敛,苏氏是完全不掩饰自己的紧张了,甚至在工坊请了假,专门在家伺候二郎温习。
顾向晚和顾氏身为自家女眷,便趁着正午无事,冒雨来了张祥生家看望二郎,也给他送上些鼓励。
如今的二郎变化肉眼可见,自从得到夫子的提点和顾向晚的提醒之后,他便沉心静气、褪去浮躁,专心投身于书海,认真参悟每本书的真谛,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懂的道理。
现在举手投足间多了股子书生气,再加上他本身的明朗气质,整个人看起来磊磊君子,正气凛然,真真应得上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郎越发俊气了!”
顾氏笑着称赞道,听得苏氏心花怒放。
“谁说不是呢,这书读的可太值了!”
两人说话间,顾向晚来到了二郎书桌前,后者立时抬头看向她,脸上扬起大大的笑脸。
“小妮儿来啦!”
“嗯哼。”
顾向晚应了一声,递过去一块奶糖,“二哥,要劳逸结合啊,还有别忘记喝着点姜汤御寒,平日里你学的很好,这会保持一个完好的状态最重要!”
“小妹说的有道理!”
二郎笑着接过糖块放进嘴里,甜滋滋的奶香味顿时弥漫整个口腔,好像大脑的疲累都缓和了不少。
他原本挺直的腰板松懈下来,整个人窝在椅子上,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
顾向晚搬了把椅子坐到一边,也不出声打扰他,就见他眼皮渐渐开始打架,支撑不住闭合。
也不知道这么高强度学习多久了,有的时候劳逸结合反而会心态放松效果更好。
屋中安静下来,读书声消失了,在外边聊天的苏氏越来越心不在焉,顾氏自然注意到了。
疑惑地问:“怎么了?”
“这怎么半天没听见动静了?”
苏氏不再掩饰自己的不安,“不行,我得进去瞅瞅。”
“许是俩孩子在说话呢。”
顾氏跟在后面,觉得她的态度有些奇怪。
一走进来,两人就看到窝在椅子上睡觉的二郎,苏氏顿时大惊,快步走上前推搡他的肩膀。
“呀!这怎么睡起来了?明日就要考童试了,时间这么宝贵,可不能浪费啊!”
顾氏暗暗皱了皱眉,越发觉得苏氏的态度有些过了,可童试确实重要,只能忍着什么也没说。
二郎刚刚睡着,一瞬间惊醒,眼球上布满疲惫的红血丝。
“哦,好。”
他应了一声便拿起书本继续看,只是时不时紧闭一下眼睛,可见还没缓过来。
顾向晚微微抿唇,和自家娘亲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里的不赞同。
想了想,顾向晚笑着劝慰起来:“婶婶你也别太着急了,你这样二哥会有压力的,你想他心情要是紧张的话,还怎么学的进去呢?”
她可是经历过高考的,太能理解二郎此时的心情了,苏氏现在就和当年她爸妈一样,小心翼翼伺候着,唯恐影响到孩子,还想让孩子赶紧加班加点趁着最后有限的时间再多学点内容,可事实上最后这点功夫又能学多少知识?反而越这样越会让孩子心里绷着根弦,给自己更大的压力,生怕结果会让父母失望。
昨晚紧张了一夜的苏氏顿时愁容满面,“唉,你说的也对,只是吧我这心真是没着落得很,实在控制不住!”
她比儿子这个当事人还要紧张,还要在乎,以前没有可能拥有的时候还没想过什么,现在眼看希望就在眼前,她迫切想让二郎再努努力,成为全家乃至全村的骄傲。
就像小妮儿一样,不,比小妮儿更加光宗耀祖。
苏氏从来就不是个甘于人后的,她没本事做不到比小妮儿赚得银子更多,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能比所有人都有出息。
而她的性格全家谁不清楚?包括顾向晚也是了解得很。
她理解,但不希望因为苏氏的拎不清而影响到二郎,都是自家人,她可是很希望看到二郎出人头地,和常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于是她建议道:“那不如下午婶婶就继续去干活吧,让阿姐回来陪二哥,只需要让二哥踏踏实实自己休息休息读读书,需要人时有人在就行了,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