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向晚有想要不就把泉叔留在村里,甚至以后可以专门做一个小学堂,教村里的孩子们启蒙。
不然若是跟着她去县城做掌柜,就真没多少机会教孩子们了。
话说回来,二郎肯下苦功夫,不仅识的字越来越多,写字也越来越好看。
这宣传单要写很多份,能好好锻炼锻炼他,他写的虽然慢,很多字不看着也不会写,但是一笔一划非常标准,基本不出错,泉叔也和顾向晚说过二郎是个好苗子。
顾向晚当时把这话转述给了家里人,高兴的张根和张祥生嘴都合不拢了。
家里出个读书的苗子,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
张马氏和苏氏更是骄傲地走路都带风。
多了一个人的帮忙,还有这好几天时间,一定可以轻松写够宣传单。
这事儿暂时就不需要顾向晚惦记了。
第二天一早顾向晚去了县城,江离和羸刹跟在身边。
菜牌要用木板刻出来,牌匾也要定做一下,打听了一家好手艺的老木匠,告诉了对方她的要求,交了定金,便无事了。
与对方约定好了过几天来取,他们就去了一趟集市,把小兔子卖了三十只,赚了一百五十文,等回去以后交给村长,充当村里的公款。
这兔子繁衍速度格外的快,他们特意留下了一些继续往下生,每次都卖掉一部分。
顺手卖完了兔子,他们就去了粮铺买黄豆。
虽然有县令管控的指令在,可是黄豆是最不受欢迎的一种食物,除了穷的买不起米面的,一般不会有人买,所以管控的并不严格。
顾向晚他们顺利买到两百斤,便离开了县城。
虽然她的空间里已经有不少黄豆了,可是没有办法对外解释,有了这些掩耳耳目,她就能放心使用一段时间。
工厂已经彻底完善了,瓦片铺完,门窗也安好了,家里人正在做最后的收拾打扫,下午可以让工人们来分一下工,明天就能正式上岗。
到了家还没歇脚,张祥生就跟着来了,看脸色很明显有事要和她说。
“大叔,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