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国子监祭酒--严寔

果然,该来的总会来的,宣诃十分熟练地捂着耳朵开始求饶:“疼疼疼,错了错了,阿姐我错了,我这就办,你先松开”

宣璃冷哼一声,松开了手:“不是说萧光赫先关在京兆府吗,怎么放回萧家了”

宣璃想起了那老妇人的孙女说的话,她分明记得,昨日走的时候萧光赫是要被关在京兆府的,按照韩锡的性子,这人应该也不是他要放的。

说道正事,宣诃收起了吊儿郎当的模样,正色了起来:“是严寔做了保,说公事公办,但是事情没有查清楚,所以让萧光赫先回萧家禁足,等有了定论再商讨”

“严寔?”,宣璃对严寔这个人有些陌生,但是也不是全然不知:“确实是听说过萧家与严家关系不错”

只不过,没有想到严寔会为了萧高义出面求情,严家向来低调,自诩文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今的朝堂上,多是些前场的老家伙,新鲜的血液实在是少的可怜,年轻且有能力有地位的那就更是少之甚少,严寔就是这稀缺物种中让人无法忽视的一位。

严家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自古至今出过不少文人雅士,到了这一代,最为突出的自然就是严寔,有严家老一辈的举荐,严寔的仕途走的是十分的顺利,领先了同辈人一大截。

同辈人刚刚经过科考,一跃过龙门的时候,严寔已经在国子监有了一番政绩,更是坐稳了国子监祭酒的位子,并且还有节节高升的迹象。

严家有一道不成文的家训,家中只可有一人入仕,他们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为了不让帝王对严家有所猜忌,让严家可以屹立不倒,每当有年轻一辈的人要入仕的时候,老一辈的人便会自觉请辞,若是老一辈的人告老还乡,年轻一辈中没有可用之才,他们便不会主动入仕,这也是严家为什么可以在乱世中仍然稳固于朝堂的原因。

严家的声望让他们即使只有一人身处朝堂,但说出的话也十分有分量,所以宣诃才不得不给严寔一个面子,默许了将萧高义先放回萧家去。

“严寔还说什么了吗”

宣诃摇了摇头:“说来奇怪,他只是出面做了保,剩下的什么也没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