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之后和他岁数差不多大的板儿还有着刘姥姥呵护,然而这个小家伙却已经没有任何倚靠了。

三口两口的将冷硬的油饼咽下,贾瑜摸了摸他的脑袋起身喊道:“诸位父老乡亲,如今衡水河堤修复的差不多了,在下也要先告辞一步离去了!”

听闻这话,身边的流民百姓纷纷朝他看来。

“这几天我和大伙一块干活,我知道大家都是淳朴的不是什么坏人!”

贾瑜目光从这些衣衫褴褛的百姓身上逐一扫过,沉声道:“谁家的房子还没修好,谁家的田还没开垦完,尽快报到县衙文书那边去,不要碍着面子不开口。”

这几天,贾瑜麾下的兵马早已经转军为民,帮着运送砂石,搬送砖瓦,修整河堤,开垦田地。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只因五城兵马司的这群人,基本没几个愿意干。

但是随着周边百姓的目光变得愈发崇敬钦佩后,这些兵油子似乎也找到了一点人生价值,比起开始的磨洋工,变得愈发用心起来。

贾瑜的告别话语落下,旁边男孩的油饼啪的一下掉落在地面。

小家伙犹自不觉,看着贾瑜背影,眼眶氤氲起泪珠。

旁边一个脸上皱纹如刀削斧刻的老丈骤然跪下,老泪纵横道:“大人你是个好官,可怜俺儿死的早,不然俺一定叫他跟着你。”

贾瑜吸收了流民里的大部分青壮充实队伍,但这些青壮年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身边的这些老幼,基本就是贾瑜麾下人手的家眷亲人,也可以说,这些就是贾瑜未来漕军的基本盘。

贾瑜沉默片刻,笑着道:“父老乡亲们不必谢我,要谢就谢我手下的这些兵!你们有些是他们的家人;有些是他们的朋友;还有些或许并不认识,但我相信这些天的下来,大家彼此早就熟悉了认同了!”

他目光扫过一片片人群,朗声道:“我贾瑜一开始建立这支军队,就是想着盼着他们能成为百姓父老们的子弟兵!”

闻言,混杂在人群中士卒,一个个悄无声息的挺直了脊梁。

随着这位老丈的跪下,人群也熙熙攘攘的纷纷跪下,口中俱是真心实意的对贾瑜的感激,还有对这支军队的赞颂。

这样的场景,尽管贾瑜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但还是心有触动。

其实他真的做了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