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身为武勋,还是一等将军,就算跑去参加科举没啥事。
贾珍的老爹贾敬也是一等将军,人家最后还考了进士呢!
贾瑜这考的就是个童生,又算得了什么?
景朝的那些文臣不仅不会阻止武勋来考科举,反而会说些文教大兴这些屁话来乐呵乐呵。
最关键的,其实是他身上正五品的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一职。
这才是免不了风言风语的地方。
这就和后世的京城公安局长,突然跑去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样。
虽然朝臣们知道原因,但免不了会有一些一穷二白屡试不中的读书人愤愤不平.....
带着家政安排好联保的几人,贾瑜骑马来到了县礼房。
神京城被顺天府给划分为东边的大兴县和西边的西陵县,因此县试报名也要到对应的西陵县礼房来。
此时已经是下午,但是礼房报名的学子还有不少,正排着队登记信息。
贾瑜带着四个同伴,慢慢排队。
不一会到了他时,便听到书吏问询道:“姓名?年纪?何方人士?”
“在下贾瑜,十九岁,顺天府人。”
书吏嗯了一声,笔杆连连挥动。
又抬头仔细打量了一眼贾瑜相貌,啧啧感叹道:“郎君倒是生的俊俏。”
遂在文案上记录下:“身高七尺八寸,眉目疏朗,远迈不群,有仪容。”
贾瑜看了看描述,不禁奇怪道:“这就能认出我了?”
他寻思这几句话也没什么容貌形容啊?不都是描绘的气质?
到时候考试之前,真能验明正身?
书吏闻言笑道:“君且放心定无差错。这不是我疏忽懈怠,实在是气相如郎君者,某这里的学子万里无一。”
贾瑜皮相本就生的极好,不比曹公笔下的美男子贾蓉贾琏水溶等人逊色。
再加之他近半年来出入交流的都是朱紫公卿,原本文秀的气质里自然更添了几分威严。
听到这人说的信誓旦旦一副万无一失的样子,贾瑜便不再质疑。
又听见文书问询家中情况,贾瑜回答道:“瑜现居宁国府,先宁国演公曾孙,父讳敦。”
‘啪’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