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瑜委婉道:“伯父,我是想着若是现在的三眼铳能够摆脱矛型勾刺型的惯例,转而变成如弓箭一样的远程军械,那我们在九边战场上,就不是一味挨打的局势了,鞑靼女真来时,我们也更加的有主动权。”

和后世所认为的这段时间火器技术领先世界不同,贾瑜在实际了解后才明白,景朝现在的火药科技远不是一个简陋落后能形容的。

因为草原游牧民族的威胁,景朝目前的火器技术几乎偏科到了极点。

当然这也和国家整体的对外战略相关。

对于防守用的城墙火炮,其相关工艺的发展进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单兵式火枪,。

而最普及的手持型火铳技术还停留在半原始阶段。

贾瑜刚才所说的矛型勾刺型三眼铳,是京营目前装备的主力火铳。

怎么说呢?

其实目前的火铳基本是用来近战的.....

战争打起来的时候,火铳手都是站在最前排的。

基本沿用的还都是明朝大将沐英的战术设计......

裘良摇摇头,只觉得贾瑜的想法是在异想天开。

火铳当弓箭来用?那不是扯淡呢嘛!

他也不多打击贾瑜热情,反而道:“景岳你是想找军器监定制火铳?还是想要私买些火药出去?”

这二者,都算是军器监常接的私活。

贾瑜从怀中掏出书册,递给裘良道:“这是我平日里的一些想法,烦请伯父在军器监里寻几个信得过的火器匠人,按着上面的思路进行火铳改制。”

裘良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各种不解意思的术语:火绳点火、燧石点火....

下面还有几幅看起来似是而非的火器图样。

他心中奇异:这小子居然是要玩真的!

这书本,是贾瑜在前几天过年闲暇时,根据自己的后世见识随便写的东西,又找惜春帮着画出了想象中的图样。

哪怕贾瑜记忆力超凡,但是奈何前世的工作领域和这些完全不沾边,因此只能凭借着短视频和小说里惊鸿一瞥的只言片语来做联想拓展。

至于他上面写的火绳枪、燧发枪、后膛装弹这些要点,更是全凭自己的记忆理解,里面说不准还有错的地方.....

能不能研究出来,就看军器监的匠人们给不给力了。

不过贾瑜也没想着立马点起火器的科技树,就当是先挖个坑,能不能行慢慢再看。

裘良将册子郑重收好,大笑道:“贤侄放心,老夫记着了。等到时候帮你打探几个匠人过来,保准让他们把这画上的火铳给你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