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瑜无语,虽然早就知道皇帝很憋屈,但这也太憋屈了。
这些大豪商宁愿投效你弟弟,也不投效你,这皇帝当得也是够丢脸的。
王怀川在上首见他们讨论的热烈,此时也给他们吃了个定心丸,说道:“太上皇和义忠亲王那边,你们无需考虑,自然有我和陛下顶着。”
“现在的问题只需要考虑,如何让盐商们心甘情愿的交银子。”
他率先说道:“来时路上,老夫也想了个法子,即重开江南国子监,到时自有盐商前来捐银。”
景朝大体承袭了明制,但不像明朝一样分设两京。
南京六部早早就被废除,国子监保留了一段时间,也在太上皇临朝执政的末期被取缔了,当时的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就是李纨的父亲。
如果按王怀川所说的重开国子监,那盐商们必然会蜂拥而至,为家里子弟求一个入学的机会。
这些盐商在疯狂揽财的同时,其实比任何人都渴求权力,国子监内有各家的勋贵子弟读书,读不读的出成绩不说,只要能结识了这些高门人脉,那就已经值回入学的票价了。
贾瑜听了微微皱眉,
这个主意很难评价,短期内肯定是最好的,谁也不得罪就拿到了银子,彼此皆大欢喜。
但是长此以往,盐商们和朝廷权贵大肆结交,背后有了撑腰的,只怕盐商们日后会更加疯狂,偷税漏税只怕到时候都是小事了。
果然林如海第一个质疑道:“老师,如果这么做,只怕盐商尾大不掉呀。”
王怀川叹息道:“老夫何尝不知?只是如今情势危急缓不过手来,等到陛下君临朝堂之后,我会带头上书,修改盐制。”
无论成与不成,他这都是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了
他看向堂下皱眉苦思的贾瑜问道:“瑜儿你可有什么想法?”
这个小徒弟一向聪慧,总有一些歪点子,说不准又会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贾瑜听了,起身沉声道:“学生来时路上确实想过了一些不成熟的办法,我将其称为上下齐进,恩威并施。只是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因地制宜。”
“虽然不能根治,但是两百万两银子,想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环视了周围一圈,看到林如海等人纷纷提起了兴趣,在盯着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