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庐听了心中思索,面上却不置可否。又问道:“还有一事,金陵知府赵宽,下周即将回京升任礼部右侍郎,我意你来接任金陵知府一位,你觉得如何?”
他语气平常,明明话题转折的这么快,但却平淡的仿佛在问你晚上吃了没?
堂堂金陵知府,说给就给,好似已经确定好了一样。
宋远亭一愣,赶忙起身道:“大人抬举,在下岂敢不从?”
“你就不好奇,我问你的这两件事有何缘由?”
宋远亭婉转答复道:“首辅肩挑天下万民,有辅国安世之志,我又何惜做首辅麾下的一个过河小卒?”
他没有追问原因。而是委婉的拍了马屁表达自己的投靠之意。
大家都是自己人了,你有啥不能和我说的?
当然我这么一个过河卒,再怎么重要也不过是个小卒,你不想说也可以。
如此一来委婉的将话又推了回去,不落丝毫话柄。
至于说拒绝起复?那是不可能的。
金陵知府的位子实在太诱人了。
景朝虽大体承接明制,但却不分南北直隶,原南直隶也单独划成了江苏布政使司。
应天府也正式改名称为金陵。
作为天下间屈指可数的大城,金陵知府的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
虽然没有到后世魔都市长这么夸张的地位,但是当上金陵知府之后,只要不出岔子的话,未来几乎稳稳预定一个正三品京官的位置。
陈庐对他的马屁只是笑笑,解释道:“我既然许你金陵知府的位置,自然也有话要叮嘱你。明日上午,王怀川会带着他的新徒弟南下游历,顺路看望他在扬州的另一个弟子林如海。”
说罢富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宋远亭:“你可知道他的新徒弟是谁?”
“这个属下实在不知。”宋远亭坦诚回答。
一个马屁功夫,在陈庐没有表示反对情况下,就从在下变成了属下,这就是宋远亭蹉跎近十年后练就的见风使舵的本领。
“他名叫贾瑜,是京中宁国贾家旁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我不多说你也了解。自国朝初立就扎根在金陵城,如今家族枝繁叶茂势力庞大。就是你这个马上赴任的金陵知府,许多事情也要仰仗他们。”
宋远亭不解: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牛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时候和我说干什么?
他没有参透其中玄机,只好试探道:“朝廷贤才众多,不知首辅为何单单属意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