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不仅没有帮上忙,反而还拖慢了九夜的进度。
况溪只能老老实实的在麦田边上晃悠,拿着镰刀也不知道该干什么。
蹲在地上拔草。
拔着拔着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劲。
这草怎么这么眼熟?
但是果季没有花,不是特别好分辨。
好在这种草有一个很显着的特征。
况溪摘下一点点叶子放到嘴里,嚼碎。
一阵疼痛随着草汁的不断蔓延而席卷了整个舌苔。
况溪吐出舌头透透气,减缓辣味。
没错了,这就是辣蓼草!
要单说这种草,也不能吃,但是它有个更奇特的用处。
况溪也顾不上九夜正在收割的小麦了。
在旁边的土地里找寻这种草,没一会就割了许多下来装着。
直立起身体,伸了个懒腰。
九夜那边也把割下来的小麦全都堆放在了一边。
肯定不能连着麦秆一起带回去,要在这里就对小麦进行初步加工,只把麦粒带回去。
虽然在现代,收割小麦基本被农业机械承包了。
但是在古代,小麦脱粒是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人们用各种方法将成熟的小麦从麦穗上脱下,以便得到麦粒。
收割是小麦脱粒的第一步。
然后,人们会将捆好的小麦运到打谷场上,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在打谷场上用石头或木墩等工具将小麦麦穗打下来,使麦粒与麦穗分离。
打场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些地方会用人力踩踏,有些地方则会使用牲畜来拉磨。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打场都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人们付出很大的体力。
但是放在兽世好像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
九夜在山壁上直接侧开出一个深桶状的容器。
把兽皮袋套在上面。
然后抓起一把麦穗,放在容器边上,另一只手压住,往后一拉。
麦粒就从麦穗上齐刷刷掉进了兽皮袋中。
整个效率非常高,脱的也很干净。
随着九夜手臂的动作,不一会他的脚边就堆起了高高的麦秆。
况溪也是终于找到了插手的机会。
过去把快要把九夜淹没的麦秆扒开,小堆小堆的丢到远一些的地方去。
两人配合着很快小麦就一袋袋的捆扎好了。
起码有个十几袋,满满的堆放在一旁。
况溪就地搭了个小帐篷,放了一大半到地下室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