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解决宝宝的四个难题

第三个问题是小朋友多发骨折的护理。

患儿全身多处骨折、任何搬动都可能导致骨折加重、错位。

顾风的目光看向了骨科的专家。

骨科专家应该已经在心里想了很久的方案了。

很直接的就建议该患儿使用桥式支架牵引固定。

不过他们也提出了困难的地方。

因为这个患儿年龄太小,下肢短小。

所以不易固定,而且非常容易导致牵引失效。

这是一个需要大家思考解决的问题。

确实,青山一院的骨科基本处理的都是成人的骨折。

小孩最常见的也就是脱臼。

像这种年龄如此之小,摔的如此之重的,他们经验也不是很多。

好在这个难不倒顾风。

他在脑中进行头脑风暴,模拟了数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一验证,找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简单的解决办法。

顾风开口说道: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们可以把床头抬高至 20°的低坡半卧位。

患儿的双大腿小腿置于桥式支架上,支架和患肢一体保持外展 45°。

保证牵引绳悬空状态,注意衣物、被子不要压在牵引绳上。

而且牵引的肢体下端也不要抵住床栏。移动患儿时,

及时调整牵引架角度以及双下肢外展的角度,这样问题基本就算是解决了。”

听完顾风提出的方案。

骨科的几位专家也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做了几个动态草图模拟了一番。

随后他们纷纷点头,觉得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大。

于是他们继续说着自己后续的意见。

“后续需要观察肢体末端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以及牵引带边缘的皮肤。

压迫皮肤的位置放置泡沫敷料隔离,每3天进行床边X线检查评估骨折恢复情况。

桥式牵引期间,枕部垫泡沫敷料,垫絮下方放置网状气垫。

Q2H需要2人协作平抬背臀部,局部减压。

严格处理交接重力受压处以及牵引带压迫处皮肤状况。”

另一个专家补充道:

“如果患儿于术后出现双足根大面积的压红。

这种情况可以用橡胶手套灌水制作成水囊置于足跟。

这样可以隔离塑料牵引带的对足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