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风约了个嘀嗒专车,回到家里。
沏了一杯茶,直接坐到了书桌边上打开笔记本电脑。
今晚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怎么解决三个月内都保持低头的问题。
二是怎么解决无意间的侧身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要三个月内都保持低头,这靠意志力纯粹是扯淡。
人不可能每天24小时,分分秒秒都保持专注。
比如睡着后再苏醒时,一个无意的仰头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肯定是要靠外力解决。
很快顾风想了一个简单的办法。
在患者的面颊两旁皮下各缝一针双10号线在锁骨上。
中间下颌再缝一针在胸骨上。
用这样三根线来固定头部,这样一低头就会受到线的牵拉。
这样就可以减少使气管发生意外的几率。
不过似乎这种操作过于简单了一点。
如果患者动的弧度过大,也可能会挣脱拉伤脸上的皮肤。
万一破相,那也会影响解说生涯。
同时,这个方法也没有解决翻身的问题。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呢。
比如像骨折后那样石膏模具一样。
想了半天也没什么思路。
顾风无聊的靠在自己的人体工学椅上晃啊晃。
感觉到头枕的支撑,顾风的心里一下子来了灵感。
自己可以设计一个模具啊。
类似滑梯一样的半圆形管道横剖面。
只要多几个分岔,就可以把背部的身体、头部和手臂一起放进去。
再只要头部的支撑弧度足够,那即便是想仰头也仰不了。
还可以再设计一下,可以方便的固定几个部位。
背部、头部、手臂同时被固定,那他就算是想翻身也翻不了。
虽然这样患者差不多是以一个木乃伊的状态躺着,没多少生活质量。
但只要能够成功的恢复,这些小的牺牲都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