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泉安静的听着族人吹牛抱怨。他时不时跟着大伙的情绪发出一声轻笑或唏嘘。
“话说,那许记杂货铺售卖的新物件,在夜里点上一圈,就算把窗户和蚊帐都掀开了,也没有蚊子进到房间咬人。昨夜我试了一下,在房间里点了一圈,晚上睡觉时房间里凉爽多了。”
(在没有工业污染的时代,蚊子没有受到化工污染,毒性和攻击性没有后来的蚊子那么强。)
有人说起新鲜事物来,牛车里抱怨天气炎热的人,听说市场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物,他们一个个的情绪都兴奋起来。
“是吗?竟有这么好用的物件!那物件叫什么?如何购买?”
马上有人,对这个能驱赶蚊虫的东西,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谢秀儿听到这里,忍不住笑着看向儿子。
陈新泉见娘亲看向自己,也忍禁不住慧心的笑了笑。
“吁!”
这时,陈三根停住了牛车。
“桐江村路口到了。”
陈三根回头看了看谢秀儿和陈新泉。
谢秀儿跳下牛车,把背篓背上,又把儿子抱下车。
“好了,三根叔谢谢了!”
“谢谢三根爷爷!”
娘俩和陈三根客气一句。
陈三根点点头,挥手对着黄牛上空位置,甩了一鞭子,接着对大黄牛大声叫一声:“走咯!”
大黄牛便迈着沉重的步子,向着梅沙圩走去。
谢秀儿和儿子陈新泉走在回桐江村的路上,一路上偶尔有桐江村的村民路过,认识她的村民便会客气的和她打个招呼。
谢秀儿一一点头回应。
谢昌明与谢江南重新交好,谢江南还把制作竹子射水筒的活计交给谢大山操持。二房的族人在此次稻田蛾虫灾剿灭事件中,分配到的活计比长房族人分配到的活计还要轻松些,加上贩卖竹子的收成,收入竟比长房那边的族人每天还高七八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