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门当户对

傅铃彬 陶念念 2737 字 9天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婚后几年相安无事,老公对小文也还行,后来女儿也出生了。这几年两人存了几十万,因为觉得小两居不够住,两人开始商量着卖掉现在住的小房子,加上存的这几十万去换一套大点的,于是把房子挂到中介去卖了。就在这时,公公旧病复发了。

老公二话不说,把存的几十万一次性地拿给公公看病去了,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两人把家里能变现的理财都卖掉了,加上信用卡一起,向朋友借了些又凑了十万块,一起转过去了。眼看着生活要过不下去了,小文向自己的父母伸出了手。从父母那借了十万元,把朋友的钱还掉,还余下两万元,看着一团糟的生活,小文心里是有过后悔的。

而在这时,老公开始问小文房子的出售情况。说如果房子卖掉想先向小文借点钱给父亲看病。小文急忙让中介把房子的出售信息撤下来了,跟老公说房子先不卖了。

如果房子卖掉,她跟女儿住哪里,那一刻她意识到,老公为了救公公,根本没考虑过她跟宝宝的未来,这一刻她动了离婚的念头,她绝不会卖掉现在的房子来给老公家填窟窿。她开始无比的后悔嫁到这样的家庭,像个无底洞一样,几乎要被吞掉。

当然,后来事情出现了转机,小文公公的病情恶化了,医生明确地跟老公说人救不回来了。这时老公才决定放弃,他辞职去陪伴自己的父亲最后一程。

最后两人没有离成婚,但是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得出来,再深的感情在金钱面前有时候也是不堪一击的。小文的公公婆婆都在农村,也没有保险意识,一有什么疾病基本上就要倾尽全家的心血,甚至负债累累,而小文的父母都有保险,也给自己准备了养老金,可以说基本不用他们负担。这就是差距。

这种经济上的差距,还会导致两人消费观念的不一样。一朋友在上大学时谈了个男友,毕业后两人在一起两年,这男友什么都好,平时也舍得为她花钱,但是只要买稍贵一点的东西,就会心疼得不行,朋友当时也不理解,后来才知道男友家条件不好,平时家里一分钱都要算着来花。当然后面两人没有结婚,但是即使是因为感情好走到一块,也未必能幸福。

朋友圈子与兴趣爱好的不一样。生活条件不一样,所生活的环境就会不一样,比如一个小康家庭的孩子,他所认识的结交的朋友也大多是在一个层次的。

周余的父亲是个裁缝,母亲在家里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省吃俭用才能供她上大学。她在大学交了位富二代男友。男友对她也很好,但是每次男友带她出去玩,她都感觉自卑,因为男友接触到的朋友都是非富即贵,聊的话题也是她所融入不了的。放假时,男友想的是去哪里玩,而她想的是怎么多赚点生活费,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点。

周余跟男友来自两种完全不同的家庭,两个人接触的人不一样,所交的朋友不一样,因为从小的生活不一样,见识也会有所不同,在一起时弱的一方可能会产生自卑感,也不利于感情的发展。

这是两个不同阶层之间的壁垒,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正常的人只会结交同层或者底层的朋友,比自己高层的都是封闭的,基本上不会有交集。

价值观跟家庭氛围会不一样,一个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整日操心的是柴米油盐的事,围绕着一些生活的小事来转,这时候你跟他谈理想,就是在为难他。而高门家庭却不一样,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

至于价值观,普通人的梦想就是让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就觉得幸福,而富人的梦想却是要造福他人。比如两人出去买东西,一人认为钱是越花越有的,另一人却觉得钱是省出来的,这样的组合在一起有幸福感可言吗。

相反的,门当户对的两人,处于同一阶层,两个人对于世界和这个社会的认知相似,又有着大致相似的习惯和生活方式,那他们对两人的不同之处也能包容,能够求同存异,尊重对方。在面对婚姻问题时,你们可以站在同一高度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谓的下嫁跟高攀说的就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不能说所有的都不幸福,但是事实就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比门户悬殊的婚姻要更长久。

还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对于二十五岁以后的人而言,门当户对绝对是一种婚姻智慧,而对于年纪尚轻的男女而言,门当户对或许就是一种封建礼教,因为他们平时所看的言情小说都是这样描述的。

可大家却从来没有想过,小说跟生活原本就是不同的两件事情,小说当中爱得死去活来的男女,在生活当中其实并不是那么美好。他们的坚持会给他们的父母带来巨大的灾难,甚至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滑铁卢,这都不是最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