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美欢天喜地的回到宋营。太祖迫不及待地问:“此去议和,结果如何?”
“跟杨业说好了,连赵遂也赞成议和。可以说大功告成,不辱使命。”
宋太祖龙颜大悦,私下佩服杨业识时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朕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挖”到我这边来,为我所用。
此次议和,杨光美功不可没。太祖给他记大功一次,以示嘉奖。
于是,宋太祖下诏,班师回朝。
此时,带出来的军粮,也吃得差不多了。将士们听说要班师回朝了,个个欢呼雀跃。
再说,杨光美走后,杨业便静下心来,开始思考今后的退路。心想,跟着刘钧,没有前程可言。俗话说,好鸟择木而栖,良将择良而仕。倘若宋主愿意招降,我杨业愿意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杨业并没有食言,第二天便拔寨而归。
可是,刘钧弄不明白,杨业和宋军对垒,大获全胜。为什么不乘胜追击,杀它个片甲不留,让宋主以后不敢再觊觎我汉国疆土。
军师卫起对刘钧说:“宋帝遣人议和,杨业应允,两军最终没有分出胜负,便全部撤退了。对我北汉而言,这样的议和,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事已至此,只能尊重杨将军的选择了。不过,宋军短时间内,不会再来进犯了。”
军师说:“宋军此次出征,不利而归。议和只是宋帝的权宜之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皇上应该也清楚。他雄心勃勃,想要一统天下。所以,宋帝班师回朝,只是想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等到有足够能力了,宋帝必定再来进犯。不信,我们走着瞧吧!”
自己几斤几两,刘钧何尝不知道。他心里也明白,凭自己的国力,无法跟大宋抗衡,成为亡国之君,只是时间问题。目前,该做的事,便是加强训练,重新休整,看自己能撑到哪一天,就算哪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