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刘季的抨击之声,从未断绝,不少骂刘季专权,如当年的董卓曹操一般。
而更多的人,把刘季比做周公、伊尹、姜太公,刘季只有一个女儿,没有过继后人,任人只唯品德才能,就算被封为赵王,也不建赵国,不设百官,日常礼仪穿戴,都依大将军之制。
刘季在九十岁时,便开始逐渐将权利交还朝廷,先是卸去了录尚书事,再交还了兵权,到一百岁时,已经向朝廷辞去了大将军一职。
刘季在朝中历经四朝,从先主刘备开始,到明帝刘禅、文帝刘谌,直到新帝刘俊登基,年号,开元,此时刘季已经将一百二十岁了。
刘季向天子上表,自己想回逐县老家养老,刘俊想留刘季在洛阳恩养,刘季却以洛叶归根为由,再次上表。
天子刘俊只得同意,亲带百官送刘季出城三十里,临别之时,刘俊对刘季哭拜道,“朕自幼便跟在老祖身边,十七岁便跟老祖北征至瀚海北,今老祖不在洛阳,朕无人可问治国之策!”
刘季笑道,“朝中文武,尽是忠心博学之士,陛下又英明过人,有高祖遗风,我已垂垂老矣,只愿早归故里,再看一眼家乡的大桑树!”
天子与众臣,皆挥泪与刘季作别,看着刘季的车队向着涿县走去。
车队缓缓而行,刘季已经无法骑马,只能坐在车中,自己老了以后,便常怀念故人,甘宁、贾诩、先主等人,似乎离自己已经非常遥远。
沿途官员,听闻刘季路过,都想拜见,却被刘季拒绝,自己现在只想回家,什么人也不想见了。
等路过涿县时,看到一年青年骑着一匹瘦马,正在走向县城,眼前的情景,不由的令刘季想起自己当年,就是骑着瘦马去涿县的,今天自己还在,路上却再也遇不上刘备了。
一名随军文吏,指着涿县,问刘季,“殿下,这里便是你与先主的起家之地吗?”
刘季回道,“是啊,当时我才十五六岁,入城做了武库司马,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一路这么爱问以前的事情?”
文吏拜道,“下官叫陈寿,我想如太史公那样,将当年的事情,写成史书!”
刘季大笑道,“那你可跟对人了,我把当年的事,一一说给你听,你写的书,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三国志》!”
陈寿一听,哪来的三国啊,当年最多也就是汉魏两国!
刘季远远的看到了那样一直在梦中常见到的大桑树,自己终于回来了,回到了楼桑村,先主临死前都想回来的地方,终于回家了!
刘季在家乡,过完了人生最后几年,并给天子上表,自己死后,封地送还朝廷,家财上交府库,爵位不传给任何人。
天下人闻此奏表,无不赞叹刘季一生为公,有圣人之姿!
开元六年,刘季薨于涿县楼桑村,消息传到洛阳,天子、百官、百姓无不掩面痛哭。
天子刘俊为刘季加谥号为,“武穆皇帝”,以天子之礼归葬于洛阳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