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登基大典即将在两个月后举行,程昱必是不想出现丁点差池,让自己顺利坐稳这大汉至高之位。
但是新朝又不是只有益州一地,还有更多地方需要程昱的帷幄。
更何况燕国也不是人才凋零,只不过最合适的人选不多,可退而求其次,能胜任的人也不少,刘信岂会将程昱放任益州。
对了,登基!刚刚说到了登基!
自己即将成为大汉天子,那自己的儿子刘健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太子。
这小家伙即将十三岁,比起之前平定东北,攻占南海时壮实沉稳了不少,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而且之前表现不俗,立下功勋,也得到了燕国臣民的称赞。
论起威望和身份,刘健不输程昱、贾诩等人,何不让他出任这益州刺史一职。
皇位迟早要交付到刘健手上,想要治理好偌大的大汉,那就先从一州之地开始,让他也知道一下他老爹我创业至今有多么不容易。
更何况刘健自带一众牛逼小班底,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都渐渐趋于成熟,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及之前南北两次历练,从心智到眼光也都相当不俗。
最重要的是,刘信对益州这个天府之国非常看重,这里必将是大汉的一大粮仓和一方乐土。
若是其他人去益州就任,或许这次朝堂过后,许多人也就不再过多关注。
但换成刘健就不一样了,这是大汉太子,朝堂文武必将更加关注,即便不是因为刘健而关注,也会因为刘健的小班底而关注。
别忘了这些小潜龙可都是在朝大员的孩子。
登基之时不立太子,待刘健圆满完成任务重返洛阳之时,便是立太子之日!这是对刘健的鞭策和鼓励!
想于此,刘信终是下定了决心,说道:“大汉百废待兴,难缺仲德坐镇朝堂,益州刺史当另选他人。”
看到程昱要极力争取,刘信摆摆手,继续说道:“仲德勿要再争,孤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