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庶吉士散馆

最优者五人,授予翰林院编修。最次者六人,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其余六人,便授予翰林院检讨。

这样三等分,不偏不倚。反正刘放为庶吉士中第一,刘远和自然“举贤不避亲”。

接着奏疏又成了内阁“票拟”流向司礼监太监处。

天子日理万机,忙于政事,对于三年前会试也已经淡忘。司礼监秉笔太监对于这项票拟自然也无甚异议,代皇上批红。自然而然,司礼监掌印太监便会代皇上用印。

而司礼监掌印太监亦是大忙人,刘诚便也让自己几个小徒弟分担工作。

可谓国家大事,也是层层“外包”。宇宙尽头大概便是外包。

季五福自从因为在白云观张扬跋扈,被师傅罚跪一晚上之后。便痛定思痛,收敛了性子,日日夹起尾巴做人。终于重新讨得了师傅欢心与器重。

这日刘诚便让包括季五福在内几个小徒弟帮着检查秉笔太监批红。

季五福见着谢凡名字便是心头一震。

原来恩荣宴那日谢凡等一众新科进士进宫谢恩,季五福正好在御前当值。他远远便在一众进士中发现了燕九节白云观中熟悉身影。

谢凡身着一身簇新进士服色:

巾如乌纱帽,顶微平,展脚阔寸余,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皂纱为之。深蓝罗袍,袖广而不杀,槐木笏,革带青鞓,饰以黑角,垂挞尾于后。*

季五福在一众老少胖瘦进士之中,望见谢凡,年轻白净,身形挺拔,秾纤合度。更要紧面色不喜不亢,平淡如水,超然世外。顿觉谢凡有天人之姿。

又想到谢凡身为天子骄子,才华横溢。在燕九节那日,四下无人,他待自己却是那般亲切和蔼。更是心跳如擂鼓,涌上万般滋味在心头。

此后季五福千方百计打探到谢凡身份姓名,将谢凡深深放在心中。

只是谢凡对季公公一番心思一无所知。燕九节那日小小插曲,早已被谢凡抛诸脑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传胪次日进宫谢恩,谢凡更是迷迷糊糊、随波逐流。并未留心注意周遭人事。

季五福见其中有谢凡姓名,便用心阅读起来。

细读之下,见谢凡三年馆课立案实在算不得优秀。唯一可取便是成绩稳中有升。前一年往往是倒数“数一数二”。后两年便缓慢上升一些,只是依旧稳居下游。

季五福对于谢凡印象极佳,所以不觉是谢凡才疏学浅。反而觉得谢凡脚踏实地、发奋图强、与日俱进。

按照内阁票拟之法。季五福推算谢凡立案,恐怕谢凡会为给事中或者御史,甚至“不幸”外放。

此时官场风气,重京官而轻外官。京官前程远远大于外官。可谓宁可在京为七品,不愿外放为三品。

季五福感念那日谢凡亲切和善,不忍谢凡“沦落”为外官。便将这份票拟捡出来交予师傅刘诚复核。

明面上理由自然不是他自己偏私谢凡,而是上科庶吉士为天子亲定。如今去留也当由圣上独裁。

刘诚想起皇帝三年前那番辛苦,自然也觉该请天子过目。更能稍稍敲打秉笔太监。刘诚自然首肯,对小徒弟季五福也更生出些器重。

于是这份票拟,便有幸得了天子御览。

果然皇帝想起三年前自己那一两日不眠不休,实在辛苦。感叹赞美自己勤于政事之余,也“移情”了一众庶吉士。

成绩最优者任翰林院编修不变。但是大笔一挥,将庶吉士中年轻些的都留任翰林院检讨,只将年纪大又成绩差的外放。

于是乎,谢凡本来能欢欢喜喜外放做个地方官。可惜阴差阳错,在季五福一番好意之下,谢凡授官翰林院检讨,得以留在京中。

注释:*出自《明史·舆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