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鸿基道:“不必,黑谷关岳立才几千人而已,你从古北口过了长城,派一万人过来抄岳立的后路,为大军打开黑谷关即可,大军一路南下,直扑檀州城!”
阿紫应诺,当即领命而去。
……
阿朱得到慕容复派人传来的军情,当即召集王府官员议事。
宋长老最为心急,道:“王妃,司马光居然调走了第二军,和第四军,耶律鸿基这次居然又没分兵,五十万大军全部压到檀州,第一军才两万余人,如何能敌,还请王妃立即组织大军救援第一军。”
话才说完,殿外匆匆跑进来一名亲兵,走到阿朱跟前,跪了下来,道:“禀告王妃,王爷有信给你。”
说着,双手捧着信递上,阿朱身旁的兰剑连忙上前接过,打开信封,交给了阿朱。
只见信上写的内容很简单,道:“阿朱大人,次此对战辽军,谨记四个字,潜龙勿用,我们放弃南京道所有城池,放辽军南下跟大宋主力在涿州碰头,相互牵制,我们只要守住西京道各城池即可,一切,等新兵练成后再说。”
阿朱看得皱眉,宋长老连忙问:“王妃,王爷如何说的?”
阿朱道:“宋长老,恐怕你的建议,本宫不能接受了,王爷决定放弃南京道各城池,放辽军南下牵制大宋主力。”
此言一出,宋长老目瞪口呆,欧阳宪立即附和道:“王妃,王爷此计英明,虽然我们放弃了燕云十六州将近一半的地盘,但一举解决大辽和大宋两大麻烦,让他们接上相斗,就不会腹背受敌,左右为难。”
宋长老道:“王爷怎么能这么干呢,这样不是相当于丢弃了第一军,而且,还丢弃了大宋的大片国土,会招人诟病的!”
此言一出,无人附和,王府的这些文官武将,都是李轩的心腹,绝大部分都已经跟全冠清一样的想法,想着以燕云十六州为基础,建立新的国家。
他们的心里,早就没了大宋,跟四个军的人马,想法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武将都是从底层升上来的,在大宋并没有什么根基,而如果推李轩建立新的国家,自然能成为这个国家的贵族,哪里还稀罕什么大宋。
至于这些文人,跟岳立那些武人虽然同样来自大宋,但儒家思想就是这么现实,文人向来只会高喊忠君爱国的口号,一旦有了机会,可以拥有权柄,绝不会像岳立那些人那样的愚忠。
看看后世大明灭亡的时候就明白,投降满清的文人有多少,从范文方到洪承畴,都是高手,更何况现在他们并没有投降外族,而是拥立汉人成立一个属于汉人的新国度,又没有抢大宋的地盘,抢的地盘都是从西夏,大辽而来,不会被人骂做汉奸,更没有什么心里负担,这些人只当自己艰苦创业而已。
阿朱其实也有点同意宋长老的想法,但既然是李轩的决定,她并不是太懂朝政,于是道:“宋长老,不必再说了,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既然是王爷的决定,我们只管照做便是了,大家还是商议一下,如何按王爷的谋划,应对这次辽军的进攻吧!”
欧阳宪立马道:“王妃,微臣建议,既然我们只要守西京道各州,又要尽量的减少对新兵训练的影响,不如这样,由宋延平元帅领一千精兵,去儒州指导大燕军守城,防止辽军从北面打败大燕军之后进入云州,同时派剩下所有能调动的部队,前往应州,防备司马光,他此刻正在对付明教,应该没有精力入侵应州,我看,只需派五千精兵过去即可。”
阿朱皱眉,道:“宋元帅,欧阳公子的安排,你这边有没有问题,本宫怎么觉着,派的军队人太少了些呢。”
宋延平道:“回王妃,我觉得可以,目前我们确实没法派出大部队,就五千精兵,都有些为难,原来亲兵军只有不到万人的老兵精锐,军机处从第一军和第三军那里调过来两千,也只有一万两千人,这次一下就出动六千人,已经不少了,剩下的六千人还要负责十万新兵的训练,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兵到用时方恨少,阿朱此刻终于有点理解李轩的安排了,这次司马光真是让李轩元气大伤,四个军废了八层,全靠亲兵军兜底,兵力实在是有点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