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下大乱 (十)

司马光无话可说,毕竟当时确实是自己听了任伯雨的意见,同意李轩用明教制衡大辽,想让他们两败俱伤。

司马光是个聪明人,他的这套策略本来也是很厉害的,殊不知,再厉害的阴谋诡计,始终是阴谋诡计,真正的王道,乃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太聪明的人,往往沉迷于阴谋诡计,而忘记了正道,发展实力才是王道,所以历史上汉人才多次

处于被灭亡的边缘,这其实是整个民族的劣根性,不是司马光一人的问题。

高太后皱眉,道:“还没到追究责任的时候,现在大家先说说,如今的局势,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高太后挺认同司马光,觉得他挺有能力,出了这样的事情,是意外,没人能想到明教会如野火一般的蔓延。

曾布道:“太后,如今之计,微臣以为,应该答应李轩的要求,封他为魏王,让他带逍遥军前去灭了明教贼兵。”

高太后表示质疑,道:“他会这么听话?怎么哀家觉得事情不会这么容易。”

司马光这才道:“曾大人,要知道,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可还在应州,此刻,李轩没有这么傻,带逍遥军去跟明教拼个两败俱伤,让朝廷白白捡便宜。”

小主,

曾布被怼得满脸通红,道:“本官相信李将军的为人,绝不会背叛大宋。”

太后对他只有呵呵了,然后接着问司马光,道:“司马光,你有何良策?”

司马光道:“如今之计,祸是我闯出来的,微臣愿意带人前去顺州,设法说服第一军的岳将军,跟朝廷大军,联合第二军,第四军,对明教大军联合围剿,明教乃是乌合之众,在大宋境内多次对抗朝廷,都未能取胜,他们人虽多,却不足为惧,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了,如果压不住明教,怕是逍遥军李轩,大燕军慕容复,也会跟着明教一起作乱。”

曾布怒道:“胡说八道,你这样公然挖李将军的墙角,越过李将军指挥他手下的三个军,怕是李将军再大度,也会发火,到时候本来不打算作乱的,也被你逼得作乱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太后闻言,有点拿捏不定,觉得曾布说得也有些道理,李轩这人到底是忠是奸,她此刻心中也没有底。

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吕公着,道:“吕大人,你怎么看?”

吕公着老奸巨猾,这个时候,自然不敢惹火上身,道:“微臣觉得,两人说得都有道理,司马大人说得这么有把握,除非立下军令状,否则,就像曾大人所言,不仅没打赢明教,还逼反了逍遥军,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太后闻言,点点头,心想,这事确实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自己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李轩是个忠臣这么没有把握的事情上,之前李轩答应朝廷让出涿州三个州,就是个巨坑,感觉他有点不靠谱,于是对司马光道:“司马光,你可愿意立下军令状?”

司马光一脸的肃穆,心中叹息,任伯雨坑我啊,如今之计,没有退路了,只得跪下,声泪俱下,道:“老臣愿意立下军令状,不剿灭明教之乱,愿受军法处置!”

高太后道:“好,哀家就准了你,封你为临时平章知国事,总览军政大权,想尽一切办法,剿灭明教,要是失败,就要你的人头来承担责任。”

大宋朝廷就是这个尿性,面对异族没勇气抵抗,但对付内部的反贼,下手非常的狠,司马光跟高太后都怕跟辽军硬钢,但对付明教,却信心十足。

司马光五味杂陈,虽然升了官,却坐在火山口,他不信任李轩,但对于第一军的岳立,他有非常大的把握,因为他觉得跟着岳立去抗辽的可都是自愿去的热血青年,连军饷都没有,这么爱国的军队,不可能背叛朝廷叛乱。

倒是李轩,这个人很值得警惕,做人低调,到手的地盘,从西夏的夏州,绥州,到燕云十六州的朔州,寰州,应州,云州,早就悄悄派人在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吃进去的东西,就没吐出来过一丝渣渣,其志向绝不会小。

义勇联军的动向,任伯雨早就派人调查的清清楚楚,明教这次是意外,因为蔓延的太快了,朝廷还没反应过来,明教已经有二十余万大军了,跟李轩的步步为营,不可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