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义军在绥州大败辽军,杀敌近两万,辽南路大军十五万人,只剩七万余人退出西夏边境,回防朔州的消息,传遍了列国的朝堂,仿佛一道惊雷,震得各国朝廷都在热议。
开封,皇宫大殿之上,一片沸腾,群臣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采,还没开朝,群臣都早早的聚集到了殿上,三五成群的热议。
此刻,只听一名老太监大声道:“皇上驾到!”
群臣立即停止议论,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片刻,高太后牵着小皇帝的手走了出来,也是一脸的笑容。
待坐定之后,众人行了礼,然后,高太后微笑道:“这李轩果然是一员福将,只带着区区一千五百亲兵前往西夏,就能组织人马,打败辽军的南路军十五万大军,各位爱卿都说说,接下来,我朝该如何应对?”
御使大夫曾布首先出列,道:“太后,形势大好,微臣以为,我们应该抓住大好时机,命驻扎在雁门关的苏东坡大军出击,争取拿下燕云十六州,完成太祖皇帝的遗愿!”
此言一出,附和的群臣很多,大宋自太祖皇帝开始,历代皇帝都不忘收回燕云十六州,太宗赵光义还因此出兵跟辽军大战,却一败涂地不得不签下城下之盟。
小主,
高太后显然有些心动,此时,司马光上前,道:“太后,辽军南路军虽败,但主力尚存,撤退有序,更何况雁门关外,可还有二十五万的北院大王的兵马,此时出兵,我们并没有胜算,既然李轩能败辽军,我们不如让他继续对抗辽军,看看情况再说,万一他下次败了,我们还有转圜的余地。”
司马光的话,给众人浇了一盆冷水,高太后闻言,收回了刚刚的心动,点头道:“还是司马大人沉得住气,不错,我们还是不能轻举妄动,先看看耶律洪基的反应再说,毕竟他手里的五十万中军主力,在贺兰山节节胜利,西夏不是他的对手。”
其实,司马光同样对李轩很是担忧,因为任伯雨早就把义军的情况汇报给了他,特别是李轩居然公然使用明教反贼抗辽,让司马光大为火光,但他很能沉住气,暂时接受了任伯雨所说的,让明教和辽军两败俱伤的策略,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今日朝堂上一片喜庆,他并不想提这事让太后太难受。
吕公着连忙道:“太后言之有理,此事不能捉急,不过李将军这次战功赫赫,朝廷应给予奖励,微臣建议升李轩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同时加大对逍遥军的支持,下批援助价值白银二十万两的粮饷和兵器。”
此言一出,司马光又站了出来,道:“太后,微臣也建议给李轩升职,不过,这二十万两的援助,户部实在是捉襟见肘,拿不出来,不知可否酌情减少些!”
司马光和吕公着虽然同为旧党,而且是太后的心腹,可如今高太后支持旧党,新党已经被打压得抬不起头,重要人物都已经不是贬官就是归隐,之前唯一在朝堂上还有点话语权的蔡确和刑恕二人,又已经倒戈,而且还带了一大批新党人士反对新法,跟旧党混了,所以如今的新党都已经被驱除出朝堂的核心权力层,司马光跟吕公着二人的铁血同盟,也自然出现裂痕,两人都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吕公着道:“司马大人,如今抗辽乃是朝廷的第一重务,其他的事情都要让路,司马大人还是得设法筹集支持义军的物资才是。”
司马光丝毫不给吕公着面子,道:“吕大人,之前的全国总动员,朝廷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的银子,如今,又要在边境驻扎重兵,防辽军攻入我大宋境内,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的财力支持义军,他们既然是自愿抗辽,那主要还得自己想办法筹集粮饷,朝廷只要象征性的给些,不惹人非议就行了!”
女人都小气,高太后自然也不例外,她是既想马儿跑的好,又不想给它喂草,司马光的话,深合她意,此时点点头,道:“司马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李轩这次的功劳确实很大,我们可以将吕大人所说的正四品的殿前副都指挥使,提升为三品的上将军,连升数级,应该足够,至于援助物资,还是按司马大人说的办吧!”
她倒是聪明,尽来虚的,大宋重文轻武,即便是一品的武将,比如枢密院枢密使文彦博文太师,还是得看文臣的脸色,这个所谓的上将军,也就是名字好听而已。
既然太后已经开口,一锤定音,吕公着没有办法,只得同意,他跟司马光同为旧党,但二人是大大的不同,司马光此人,为人公正廉明,他反对新法,纯粹是政见不合,而吕公着则是为了私利,政治投机,两人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