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云中之战

梁羽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与历史抗争?易林兄莫非是想说,李玙登顶皇位乃是大势所趋,天命所归,无法违逆?”

易林微笑着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回答道:“大致可以如此理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能够阻挡其前进的步伐。李玙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和智慧,这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命运的安排。”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作为旁观者,应当顺乎潮流,而非逆流而上。与历史做无谓的抗争,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梁羽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然后缓缓点头,表示认同易林的观点。他感慨地叹了口气,说道:“易林兄果然深思熟虑,见解独到。既然如此,我们也只能顺应时势,期待李玙能不负众望,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易林拍了拍梁羽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梁羽兄。以李玙的才能和抱负,会成为一代明君,造福百姓。”

然而易林心里清楚,唐肃宗李亨这位唐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位时间并不长。李玙年轻时就懂得隐忍和积累力量,等待时机。当他开始崛起时,首先被封为陕王,并担任安西大都护。后来,他又被改封为忠王,同时兼任朔方大使和单于大都护。最终,他的威望超过了寿王,被立为皇太子。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唐朝,唐玄宗带着少数皇亲国戚逃离了长安。随后,身为太子的李玙带领两千名禁卫军向北进发。没过多久,他就在众人的拥护下即位称帝,并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彭原。

李玙后来成功收复了西京长安,进入长安后,他从蜀地将玄宗接回京城。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他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领大军,这导致了宦官势力的兴起。此后,他宠溺张皇后,也就是慕容雪,放任她干涉朝政。此外,还任命宦官李辅国为兵部尚书,让他操纵军政大权,使得宦官权势滔天,威震朝野。

再后来,李玙不幸罹患重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无法上朝理政。此时,张皇后心生杀意,企图谋害李辅国,但这一举动却引发了长安城的一场剧变。李玙本就病体缠身,又遭此变故,受惊过度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他于四月十八日在东内大明宫长生殿驾崩,年仅五十二岁。

易林内心充满感慨,他从未料到,相思门的慕容雪竟然就是日后声名远扬的张皇后。易林暗自思忖道,李玙离世后,唐朝再度陷入藩镇割据、党派纷争不休、宦官专权的乱局之中,复兴之望渺茫,国家自此逐渐走向衰败与灭亡之路。而今,小赵普已然十岁,这意味着唐朝的覆灭或许会比原有的历史进程更为迅速。唐末农民起义、梁晋争霸,以及五代十国这段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也许将会大幅缩短,甚至可能不复存在。

小主,

若是小赵普真的是历史上的那位赵普,那么按照年龄来推算,历史的进程恐怕会被大大提前。唐宋之间的那个时代,或许将不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赵普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智慧。他曾经受到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的赏识,被招募为从事。后来,他又成为了后周大将赵匡胤(即后来的宋太祖)的得力幕僚。在显德七年,赵普精心策划并发动了陈桥兵变,成功地帮助赵匡胤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起了大宋王朝。

乾德二年,赵普升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并独自担任宰相长达十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他全力协助赵匡胤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首先,他积极参与削夺藩镇势力的行动,削弱地方豪强的影响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次,他推动罢免禁军宿将的兵权,通过实行更戍法,有效地防止军事将领拥兵自重。此外,他还大力改革官制,重新调整政治架构,提高行政效率。最后,针对北方边境的辽国威胁,他制定出严密的防守策略,确保国家安全。

赵普的这些努力对于巩固宋朝的统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智谋和决断力使得宋朝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东亚地区的强国之一。如果没有赵普这样的杰出人物,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大不相同,而我们所熟知的唐宋时期也将面临巨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