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玙传

在开元、天宝之交那七八个年头里,身为皇太子的李玙心情时常感到抑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时间也是他此后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最为安稳的一个阶段。

在此期间,虽然宰相李林甫不断施加种种打击,但尚未严重到动摇其太子地位的程度。朝堂之上,关于册立皇太子的议论和猜测也暂时减少了许多。

此时,玄宗对这位在十王宅中长大成人的皇三子李玙的政治才能和实力已经心知肚明,所以对他并无太多顾虑和担忧。

此外,玄宗也不愿重蹈覆辙,像当年轻易废弃三子那样剥夺李玙的继承权。毕竟,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

天宝五年,对太子李玙来说,真是不太顺利啊。刚开年,曾经做过忠王友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就兼任河西节度使,从驻地来到京城长安,给玄宗献上了对吐蕃作战的战利品,还和太子李玙有了来往。皇甫惟明跟玄宗说,李林甫这人不行,得撤职,又夸韦坚特别有才能。边将皇甫惟明这么一掺和,他们俩暗地里的较劲就成了公开的秘密。李林甫知道了皇甫惟明的密奏,就利用宰相的身份,开始反击,还加快了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李林甫在暗中已经完全投靠了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国皇帝,建元圣武。

天宝十五年,安史叛军破潼关。

玄宗带领少数妃嫔、随臣逃出长安。十四日,玄宗在逃亡途经马嵬驿时,发生了兵变。

太子李玙同亲信密定之后,派心腹宦官李辅国去拉拢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密谋策划以非常手段对付杨国忠,这一行动或许在长安城内就已开始。玄宗避乱出逃,离开京师时的全部队伍约有三千余人,殿后的太子李玙的后队人马就有两千人,其中包括禁军中的精锐部队——飞龙禁军。他的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在出逃的队伍中“典亲兵扈从”,这给李玙发动政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逃亡队伍到达马嵬驿。禁军将士因饥疲劳顿,已有不逊怨言。队伍的骚动给暗中操纵与策划兵变的太子李玙提供了绝好时机。杨国忠被布置周密的禁军追到马嵬驿的西门内乱刀砍死,割下首级。他的儿子杨暄及韩国夫人也被乱军杀死。不过,杀死杨国忠父子,事变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逼杀杨贵妃,是李玙密谋马嵬兵变的又一步骤。但令李玙始料不及的是,陈玄礼身为禁军首领,在处死贵妃后,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在诛杨一事上陈玄礼与李玙意见一致,但是他仍然忠于玄宗,这确保了玄宗的人身安全。

李玙一手策划马嵬兵变,诛杀杨氏,矛头已指向了玄宗。玄宗入蜀不可逆转,父子分道扬镳也已势在必行。李玙不可能再随父皇一路西行,只有分兵,另谋发展。李玙分兵后的境况也极其窘促,一路之上,草动风吹,仓皇颠沛,惊魂难定。直到顺利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狼狈不堪的太子李玙一行才得以喘息。

马嵬兵变之中,易林在暗中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天宝十五载,李玙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李玙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登基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

从此以后,李玙变成了唐肃宗。

当天,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

为收复长安城,唐肃宗李玙派出的唐朝大军以正副元帅广平王李豫、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率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兵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大军,从凤翔出发,东讨叛军。李玙命令广平王李豫与回纥太子叶护结为兄弟,回纥太子叶护大喜,称广平王李豫为兄。

官军进至长安西,于香积寺北大破叛军,斩敌六万人,叛将张通儒弃城逃走,官军一战收复长安。回纥军想进长安抢掠。原来肃宗急于收复京师,与回纥相约定攻克长安时“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时,回纥叶护要按约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