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好运连连

易林这满嘴轻浮,毫无逻辑的调戏之言,直接把长孙霖给说蒙了。

看着易林一副吊儿郎当的嬉戏嘴脸,长孙霖好像突然醒悟过来什么似的,蹙眉怒道:“你要是再嘴贫,不用等上战场了,我现在就砍了你。”说着手已经按向了腰间的长刀。

见长孙霖动了真怒,霸气外露,一副要发作的模样,易林赶紧见好就收,耸肩求饶道:“我们读书人,别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有辱斯文。”

长孙霖对易林横眉怒目而视,冷笑一声道:“我可不是什么读书人,我十三岁就跟随父亲上战场,砍死的人没有一百也有五十。”

被长孙霖的夹带着杀意的气势所摄,易林肃然起敬,不敢再逞口舌之快。但他心中憋屈,也没给长孙霖什么好脸色,也不告退,直接转身离去,独自退回行军队伍中。参军作为文职,行军过程中,被安排在队伍的中前段,紧跟主帅之后,目的是为了方便主帅随时传唤,好快速商议军事。这些时日,易林心中一直在暗自盘算着怎么才能逃出御林军,寻一条生路。但中前段的位置实在是太显眼,根本没办法在行军过程中偷偷溜走。

御林军沿着山南道一路行进,到达梁州后,在郊外进行驻扎,并进行休整补给。梁州位于山南道、陇右道与剑南道的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而且梁州地域,虽偏西北,但却有中原地貌,水土不缺,富饶广阔,素有小中原之称。梁州往西,经兴州之后,便是祁连山脉,天险难越,那边的吐蕃也只能望山兴叹。祁连雪山的化水沿着渭水、芜水流经梁州,另梁州常年不旱,农物旺盛,足以供应河西地带的粮食短缺。梁州往北沿着陇右道,途径凤州、岐州、陇州、原州一路往上便能到达河西地域中心——凉州,往南沿着剑南道,途径利州、宜州,一路南下便能到达天府之地——蜀地,汉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梁州物产丰富,还算富饶。当地县官得知御林军要在梁州休整,带着乡绅运送美酒佳肴前来慰问。当夜军民共饮,长孙霖等将领也抵不住当地官绅的热情劝酒,多喝了几杯,喝得酒意上头,昏昏欲睡。

当地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等高粱为主,而且民风悍勇热情,所以酿出来的酒也是后劲十足,初初喝的时候入口醇香柔绵,不自觉便会喝多,等到酒意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昏昏入睡了。整个御林军营地里,除了原本安排巡逻守卫的士兵,其他人都酒足饭饱,醉意浓浓,十分松懈。

易林知道此行出征吐蕃,必然是有去无回,所以趁机连夜出逃,准备去朔方找李玙。在易林看来,随御林军征战吐蕃是必死无疑,去朔方找李玙才是自己保命和将来匡扶大唐唯一的出路。如今大唐危在旦夕,能不能保住,全看朔方地区能不能保住。朔方军和神策军的实力不俗,应该可以抵抗住突厥与史思明的叛军,再加上王骏幽州军可以牵制契丹,所以朔方地区短时间内应该无恙。

纵观全局,易林心里很清楚只要大后方稳住,安禄山一时半会攻不下洛阳,而史思明在朔方地区又无法继续推进,那么大唐便可以稳住阵脚,重整旗鼓之后再想办法各个击破。安禄山的大军从河西一路行军至中原,肯定面临着水土不服、粮草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只要两军形成了持久战,对大唐军队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固守洛阳,稳住朔方,是现今大唐战局的重中之重,至于河西地区,只要哥舒翰不明着造反放水,吐蕃是过不了玉门关的。

所以,此时皇上被杨国忠哥舒翰等人唆使,一怒之下派御林军出征吐蕃,就很蹊跷。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没认清楚现在的局势嘛。

长安城事变之后,大唐军备库被毁,招亲擂台被迫终止,梅落白主动接触南河郡主,并最终俘获芳心,成了南河郡主的驸马爷。南河郡主继任蜀地郡王,梅落白全力辅助。回到蜀地之后,梅落白发挥了他的才干,厉兵图治,军心大振,抗击吐蕃更是成效斐然。陇地的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也是没有让吐蕃与契丹的侵扰占到什么便宜,维持边境不失守。然而,安禄山起兵之后,吐蕃、契丹以及突厥也大举来犯,侵吞多处疆土,而且还威胁到了号称天华宝地的蜀地,这就让皇上震怒了。于是蜀地梅落白与陇地哥舒翰联名上书奏请皇上派兵支援,说吐蕃契丹兵力暴增,千军万马,难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