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侠客行与太玄经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听李思念完,易林心里不由自主地赞叹了一声,好诗!李翰林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是喝了不少酒,不然不可能如此的洒脱狂傲。若能有机会与如此豪迈的李翰林对饮,那绝对是畅快非常,人生在世,若能如此,则此生再无遗憾。

其他的许多公子哥也都窃窃私语,说诗是好诗,但这李翰林也太狂妄了些,简直有些口出狂言了。什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口气也忒大了,这连轶史阁的三榜都没进过的人,不将天下高手放在眼里。

吐蕃、契丹、突厥、回鹘乃至高句丽等外国使者即使听李思念完,依然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突厥的赫利王子抓头道:“这都说了些什么玩意!我也就能听明白什么十步杀一千里不留行了,这李翰林武功很厉害吗?怎么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你们汉人还有这么一位武功高强的人物?”

慕容雪道:“李翰林乃朝廷命官,很少涉及江湖武林的比武争斗,所以各位名不经传也很正常。”

回鹘的使者摇头傻眼道:“这第一句我就就蒙了,不知所云。”

易林伸手指着阴阳柱上的诗篇,得意说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素条白带。胡缨,古时将北方民族通称为胡,也就是吐蕃、契丹、突厥诸位使君的地方;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各位使君家乡里做工粗犷没有花纹的带子。吴钩,这个大家都知道是把名刀,轶史阁的兵器榜上就有记载。霜雪明,谓吴钩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吹毛断发;用来比喻象征侠客们带的兵器都是宝剑名刀,来头不小。这一整句写侠客的冠带,以及配刀,也可以理解为描写侠客的形象装扮。”

小主,

说着,众人恍然大悟的样子。接着易林又一连串解释了后面诗句的一些含义。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这两句是描写侠客骑马奔驰的样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就容易理解了,就是侠客行侠仗义,不为名利。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道家术法中,三、九常是虚指。这两句诗是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前些日不是太白金星现世了么,这也是不寻常的天象,估计天下也将英雄辈起。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合纵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合纵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四十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这一句说的是:魏国信陵君手下门客,候赢以及朱亥两位名垂千秋的壮士,当年候赢为信陵君出谋划策,朱亥持铁锤杀晋鄙夺军权,救援赵国一事,后来两人都舍生取义,牺牲了性命!当时两位壮士的声名烜赫盛大整个魏国都城大梁城。

还没等易林解释完,契丹的使者端绸忍不住插话道:“易侍郎果然见多识广。后面两句,我知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说行侠仗义,无愧于心,方能称得上是英雄。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说感慨,谁能够在这藏书阁里,专研《太玄经》到老呢?也即是说,这李翰林是看过太玄经的,只是并没有参悟。难道这道家宝典《太玄经》真有那么神奇吗?竟然连李翰林这等传奇人物也都无法参透?”

众人齐齐审视着着契丹的使者,因为光从他这番话,便知他并非凡夫俗子。突厥的赫利王子见自己被抢了风头,心中不爽,闷哼一声道:“什么时候契丹也学得汉人一般,说话文绉绉的。是不是武功不济,所以便认怂呀。我看呀,这《太玄经》也不过是本看了让人打瞌睡的闲书,毫无用处,不然这李翰林怎么看得都白了头,也依然学不会里面的武功呀。”

李思愕然道:“这个……”一时之间不知如何解释,只能抓头尴尬笑道:“这白首太玄经,白首只是比喻,比喻长时间专心研究之类的……嘿,我也没看过《太玄经》……”

易林赶紧圆场道:“《太玄经》乃是奇书,讲求机缘,机缘未到,纵使以李翰林的超然物外,也不见得就能参悟。”

李思附和道:“传说李翰林晚年一心寻仙问道,可能就是差了机缘,所以寻而未得,想必心中也甚是孤傲愤懑,所以有此《侠客行》一诗。”

赫利嗤之以鼻道:“你们汉人就是什么事情都喜欢粉饰,说得这么委婉好听,不就是那个什么李白没有真材实料么。要不然那破玄经,本就是糊弄无知小儿的东西。”

在场的汉人见赫利王子如此诋毁传说中的道家武学宝典,皆露出愤懑的表情,只可惜大家都没看过这《太玄经》,所以也不知如何着手与之争论。有几个稍微冲动的名门望族公子哥儿,差点就按奈不住要上去教训这北方蛮子。

易林见形势不对,火药味越来越浓,随时都有可能打起来,干紧缓和气氛道:“嘿嘿嘿,诸位请听我一言,奇书之所以奇,无缘之人悟不出武学之道也很正常。当然,这些都是外话,不足挂齿,诸位还是继续参观藏书阁吧。我们到四楼去,那里有许多孤本,琴棋书画,奇珍异兽,机关巧艺,各个类型的书籍都有,说不定各位会感兴趣。”

吐蕃来使不屑一顾道:“这些小把戏,有什么好看的。”

兵书尚书的公子独孤宁终于忍无可忍,昂首挺胸,向吐蕃的使者和赫利怒目而视道:“我敬两位是邦交来使,所以一直忍让,奈何你们一而再再而三贬低我大唐风范,得寸进尺诋毁我朝文化,是可忍孰不可忍。那我就用你们的办法,手底下见真章如何?”

小主,

赫利冷笑一声,摆出架势,喝道:“正合我意,放马过来,看我不打得你满地找牙。你们这些弱不禁风的鸡犬。”

氛围再一次变得凝重,甚至有杀气溢出,争斗一触即发。赫利甚至已经将腰间弯刀给抽了出来,刀刃寒光,一闪而过。

慕容雪缓缓站出一步,声音波澜不惊,吐气如兰道: “各位怎能如此鲁莽,这里可是藏书阁,犷骑大统领韩枫亲自带队巡逻皇宫,若是惊动了他,他出手可不分轻重,不管是什么身份,只怕都讨不到好果子吃。不久之后便是南河郡主的招亲擂台,除了在场的各位,还有其他很多高手,有的是给各位交手表现的机会,何必在此造次呢,实在是有失身份。若是各位同意小女子说的话,就各自谦虚一些,继续参观藏书阁吧。皇上吩咐了,有感兴趣的书籍,各位可以借去阅读,离开长安城的时候记得归还便是。”

慕容雪的气场果然不同凡响,声音仿佛有抚慰的功效,能够让人心平气和,顿时缓解了剑拔弩张的氛围。

参观完藏书阁之后,众人在慕容雪的带领下,还要去参观皇家园林龙首原。难得有机会见到仙子,易林为了抓住机会多和慕容雪相处,也想跟着去,毕竟自己也是南河郡主招亲擂台的参赛者之一,又是朝廷命官,心想自己总有资格跟着去吧。哪知道兵部尚书的公子独孤宁一脸轻蔑不屑,拿出一手谕晃了一下,冷不丁地道:“一个小小的藏书阁编撰侍郎跟着过去作甚?龙首原可不像翰林院所在的太极宫,是皇宫外院,龙首原和大明宫一样,那是内院,没有皇上钦许,都不得进!”

慕容雪若无其事地道:“独孤公子说得没错,易侍郎就算跟着去了也无法入内。易侍郎还是留在藏书阁不要擅离职守的好。”话语间,有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味儿。

还没等易林作何回应,慕容雪已经带着众人远去,仿佛在她眼里,易林也即是萍水相逢的翰林院小小编撰侍郎而已。虽然她曾在契丹国师阿巴达手中救下易林,但对她来说,或者这只是意见微不足道顺手而为的事情,即使是个村夫野老,她也会出手,若不是易林提起,她早就将此事忘记了。

易林则站在藏书阁的大门,愣在当场,痴痴地望着慕容雪远去,直到李思狠狠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才回过神来。

那一刻,易林心里有一股莫名的落寞与沮丧,这是他第一次在人前生出这样自行惭秽的感觉。

易林深深地舒了口气,重整心态,沮丧的感觉顿时烟消云散,心想,原来自己一直仰慕的仙子竟然就是当今皇上身边的红人慕容雪。听宇文峰说,她是蜀山派过来辅助皇上拨乱反正,进行削藩的,有机会一定要助她一臂之力才行。想及此处,易林又自嘲般苦笑着自言自语道,像自己这种官职卑微的小人物,只怕仙子压根就不会放在眼里吧!但不管怎样,仙子要做的事情,就是她易林要做的事情。易林一反懒散跳脱脾性,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的昂扬斗志,或许是因为突然遇到了日思夜想的梦中仙子,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无所事事得过且过了。

易林想,从现在开始,要用心做出一些成绩出来,不求建功立业,飞黄腾达,至少也得出类拔萃,加官进爵,在仙子面前不至于如此卑微吧。估计现在这样一事无成的自己,完全不入仙子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