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能」这种东西啊,尽管其起源以及本质目的都并非是为了在战斗中争胜,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作为一种可以被使用的能量,具备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战斗方式的“重量”。
那么这就延伸而来一个问题:是有经验的前人适应新东西快,还是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后人适应新东西快?
一般来讲,具体考虑到新东西与旧经验之间的冲突,更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出现后者的情况更有可能。但如果只论“战斗”这一个方面的话,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依然还是比较折中的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具体一点,这个问题以及对应的答案放到现实,就是两派战斗专精的灵能者之间的风格差距——
一些本来就有学过、经历过,或者是在觉醒后先受到了一定传统战斗训练影响的灵能者,这些被称作“传统派”的战士在后续养成的战斗风格上会更偏向于“压制”。
他们会更频繁地利用自身的高身体素质进行移动,甚至是直接用强大的肉体进行贴身攻击。灵能与权能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是在提供主要杀伤,但从“思路”上来讲,超凡的因素却仅仅只是辅助,是一种强化、特化原有战斗体系的方式,是提升威力与压制力的额外武器,也是最后克敌制胜的底牌杀招。
步步紧逼,通过快节奏的战斗、信息差所带来的优势去减少敌人的反抗空间以此提高胜算,更注重单次胜负与生死。
而那些真正从零开始,在觉醒前以及在晋升二阶前都没有接触过任何有关格斗、战斗的“自然派”,则会在风格上更偏向于“控制”。
因为本来没有经受过对抗意识的洗礼,逐渐从自保发展到战斗的他们,会更加愿意相信自己开发出的能力所构筑的战斗体系。这样的他们,在战术上其实非常地同质化,就是依赖权能,在战斗开始之时就不断去堆叠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最后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方。
步步为营,通过节奏的拉扯、硬实力的比拼来正面击溃对方,一胜百胜,输赢之分就是强弱之分。
两派的区别,就像是骑士与牧师在获得魔力之后的变化区别。
传统派的骑士会把魔力当作工具,将其附魔到武器上,然后继续用已有的剑术去消灭帝国的敌人;而自然派的牧师则会信仰这种力量,把魔法当作神术,用火球和更大的火球摧毁试图阻碍自己的异教徒。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种附魔战士与吟唱法师之间的战斗风格区别,与放出类灵能者以及构筑类灵能者之间的属性区别是两回事。并不是放出类灵能者都统一地喜欢近战,构筑类灵能者也不都是躲在战场后面放术式的阴暗b。
据统计,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的放出类叠加系灵能者,他们都习惯于炮台式的站桩输出。
而在构筑类动作系的灵能者当中,又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选择了贴身短打,将自己的术式巧妙地隐藏在格斗动作之内。
但不论是灵能属性,还是战斗风格,说到底也无非是个人经历所导致的偏差,两者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谁高谁低。
那么在威廉眼中,两派都不是,或者说明明就是其中一派却非要以另一派的风格来进行战斗的「蛇心会」战斗员,就显得格外地“不自然”。
“他们明显都是受到了‘传统派’战斗风格的影响,但包括我出手试探的那人在内,六个人里应该有四个人其实是‘自然派’才对。”威廉仔细回想着战斗中那些人所暴露出的细节,“他们的近身战不差,积极的抢攻与抓破绽的能力,令他们几乎没有在战斗中陷入过弱势,看得出的确是专精战斗的灵能者。但一些决策性动作所存在的迟疑暴露了他们,速成的教导还是很难彻底改变他们在关键时刻作出的下意识选择。”
“哦?”
“在完成压制后,他们的敌人已经空门大开,明明能轻松造成致死伤,但他们还是数次遗漏掉了如此明显的、可以直接分出生死的机会。”
“既然是‘稚嫩’,抓不住一闪而逝的胜机也没什么吧。作为怀疑,甚至是确定某种可能的证据,它不够充分。”芬恩摇了摇头。
“所以我才出手了。”威廉则是很有信心地一笑,“而结果自然是取得了突破性的信息。”
“什么意思?”芬恩又疑惑了,按原定的路线与计划,他们其实并不指望能在新宿这里取得什么太大的进展。
“我下了重手,差点杀了他。”
“差点?等等,你怎么会想着要杀死他?你太冲动了,这样会招惹来过多目光的!”
“已经暴露了,毕竟严格来讲,「蛇心会」当时还是友军呢。而对自己人下了死手还让他活着回去,不可能不暴露的吧。”威廉无所谓地耸了耸肩。
“u fking id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