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出发前,涅斯塔与艾萨拉于能量、物质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准备;
他们在深度融合状态下,于冥想室中利用培养舱获得了210米高·23万吨重的拟态体,这恰好就是此种状态下保持“灵活自如”的极限所在。
但出于研究需要,俩精灵又不能一直保持深度融合状态,且这个体型又超出了分体操控(110米·3万吨)与浅层融合时的带动极限(130米·6万吨);
所以,对于既想在临战时保持最强状态、又不失去沿途研究几乎的他们来说,该如何将这近十余万吨差额带走就成为了问题的所在;
分析中,“问题”的表现有三;
其一,“浅·涅”的控制力无法顾及到23万吨的物质;
其二,超出了升空重量之极限;
其三,自体养分供应率降低。
此三项虽彼此纠缠、互为因果,但依旧有着或难或易、或治标或治本的解决思路....
首先,最简单无脑的,便是改“飞行”为“空运”、改“自体供能”为“携带固化后的养分浓缩物质”;
既然咱自己飞不动,那就用飞行器给它运到目的地,只要肯调动上百艘运输机来来回回飞上那么几趟,怎么着也能完成任务不是?
固态养分亦可以运输机携带、或在目的地就地扎根转化,只需在战前像加油似的补充完就好;
而且,以“深·涅”所表现出的战斗力水准来说,即便是自体供能效率降低后、其也能在保障时间内完成战斗,所以“加油”也非是“运输”途径抵达前线时的必须项目。
只不过,如此办法就会相对麻烦与费时而已,因此是下下之选。
其次,减小体量至升空极限的20万吨(加固体养分合算下);
如今,共和国的飞行技术除了与物理化学相关之空气动力学、引擎、燃料能效比、涡流函道设计、材料等息息相关外,还借鉴了诸多重·大型魔兽的飞行能力、乃至一些看似无关的能力;
这些借鉴而来的、由类法术转化出的图腾效果,比如“外形结构”、“气压运用”、“浮空效应”、乃至“气体解离(制氧制氢)”、“材料强化”,都于飞行器的速度、能效比、稳定性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这些玩意儿综合以后,便是此前170米·15万吨级“深·涅”,得以用数倍音速疾驰于空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借鉴”中最关键的一项,便是来自急速鸟族群的“自减重”效果;
其原理暂且还不得而知,但符文术法化、图腾化后所产生的现象,却是百吨至20万吨区间内的“反重力效果”,并成为了重型拟态体能够升空的真正底气所在.....
急速鸟是稀有的、高配强大魔兽,族群内数千中位个体、三十余只高位个体、个位数的超位个体、以及1只高等兽王个体;
它们的体质偏向为“敏捷”与“力量”,类法术能力集中在“力敏强化”、“超声攻击”、以及“自体反重力”三个层面。
其中,“力敏强化”是魔兽类群中很常见的进化方向,急速鸟族群在此方面也只是中规中矩而已,并没有为共和国带来什么了不得的贡献;
“超声攻击”则为较罕见的特化型攻击方式,急速鸟在此方面亦是堪称出类拔萃、兽王所触碰的规则正是此方面,其对巫医们的价值直到现在都没有采掘完毕;
剩下的“反重力”,虽非兽王所触之规则、却也是群体的超凡之基,该类群内的每个个体都有视生物等级而降的永固效果;
其中最强者为急速鸟王,其自重逾13万吨,可在全重(肉搏攻击)、至反重力效果95%区间内,长时间的保持任意状态。
在巫医这边,包括单体·浅合一·深合一在内的诸多状态下,五阶亦可以在百吨-二十万吨的区间内获得10%-90%反重力效果,而持续时间则视体型、与供能方式而改变。
如若只看自体供能(全覆盖·半植半生物光能板)状态,五阶巫医可在百至5百吨的体重区间维持永固,三万吨以内降至半永固(3天);
9万吨以内可保持超长效(1天)、17万吨以内保持较长效(12灯时)、20万吨亦属于较长效区间(12灯时);
当然,携带满仓的养分浓缩液、亦或者高能细胞液的情况下,持续时间将以仓储养分额度为基准.....
至于20万吨再往上,就超出了术法的作用范围......
也即是说,如果“涅萨拉塔”带着20万吨的体重出发,能以引擎负荷1万吨的状态升空,并在其余技术的堆叠下维持3-4倍音速;
而养分问题,则可以综合“自供能”+“养分仓”+“战前汲取”来解决。
再次,还可以继续提高引擎推力,比如前世的液氧液氢等火箭推进系统,似乎就很有搞头。
最后,便是将所掌握之“反重力”术法,推至比急速鸟王还要更深入的程度、甚至触摸规则。
小主,
在这等等的思路中,“首先”因效率问题而被首先排除;
“再次”方面涅斯塔则留下了相关思路、并上传中枢形成委托,其余有空、有兴趣的研究所可以接取或参考;
而“最后”.....如今有资格尝试走这条路的,其实也就只有涅斯塔与艾萨拉两位而已,且耗时绝对不短,所以他们决定先一口气提升“人口增量”再说其它,因此该方案被暂时性的搁置。
所以综合来看,其中唯独“其次”成为了最适合当下的方案.....
虽说20万吨依旧超出了“浅·涅”的控制极限,但这一点可以通过适当的减重、以及想其余办法去规避。
比如,并不苛求赶路时也百分百的灵活掌控,而是走“大力飞砖”、或“半智能操控”的路线,像是驾驶真正的飞机那般控制其飞行。
两项中,后者对“控制中枢”的要求更高,也是涅斯塔更想走的路线;
但结合先前的探查结果其实就可以明白,别看中枢一号系统显得强大无匹,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己方,便在“智脑”、甚至降等的“图腾计算机”方面获得了质的突破......
实则并非如此,1立方毫米的体积上刻蚀出100个算法浮点、1立方厘米10万个算法浮点,便是如今的加工极限;
而在本部的地下空间中,“中枢一号”系统却占用了十个集成仓、共计3000万立方米的空间,并结合被彻底阉割了情感与自我的脑算法和机械算法,才在巨量养分的供应下、使其表现出了如今的功能性。
而拟态之躯虽然也很大、图腾位也很多,但每个都有其各自的用处,在扣除了动力系统、能源转化系统、以及材料性能提升等方面所需用到的图腾位后;
所留下的位置,又能产生多少算法浮点?是否能支撑起一个合用的智能中枢?
答桉是否定的。
对此,涅斯塔在留下了一个“提升刻蚀精度”的备桉任务后,开始思索短时间内可用来应急的办法,且还真给他寻到了.....
已知的是,全能细胞拥有着原始细胞的所有功能(减弱),而“神经突触”亦是其所具备的能力之一;
他认为,这东西或许是进一步提升算力的可行方案.....
因此,涅斯塔分出了部分细胞、在不“退化”为神经元的基础上,使它们生出数组可生成二进制信号的电突触,再赋予其一定的算法.....
而在调整、并体验其结果后,他发现这确实是个可行的方法,只是由于一个突出并不算一个“意识”,所以其是被排除于数字精灵之统合范围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