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惊魂牡丹园 3

沈玉舒看着颜风疲惫面容却不知该说什么,颜风却看着他们又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笑着说道:“女儿大了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愁,玉华和玉舒也该找婆家了。”

颜风刚说完,两个女孩儿的脸顿时都红到了耳根,同声嗔道:“师父,您又拿我们说笑了!”

“哈哈,师父见你们正值风华正茂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也是这般意气风发。玉华,这次回山里就给你找个婆家,要不我们的耳朵可要让你给叨出茧子了。”

冯玉华登时小脸一红,羞赧的再说不出话来。

沈玉舒在一旁帮腔笑道:“师父总算说了句公道话,只不过这话要让师兄听见了,怕是要急了!”

“你们!”冯玉华一听沈玉舒提及叶知秋,红着脸指着沈玉舒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气的在房中跺脚。

小主,

沈玉舒和颜风见冯玉华难得手足无措的模样,不由相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晚颜风跟她们聊了很长时间的家常,就如在青月山中的日子一般,小时候师兄师姐练完功沈玉舒背过药典,颜风总是会把他们三个人聚在他的房子里,闲话家常就如一个普通的家长一般,考教他们的知识。

只可惜,曾经的沈玉舒是个学渣,成绩永远是三个人里垫底的那一个。

冯玉华最初因他们取笑她,生气不肯说话,后来见沈玉舒跟师父说的欢乐话匣子也逐渐打开,跟他们说起了这几日她在府外的所见所闻。

安国有个成日里只知道修炼仙丹,寻仙问道意求长生的皇帝真是百姓之祸邻国之福,现如今北边的西柔,西边的纥真都在练兵,想要一吞安国的意图明显。

可是真宗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加紧炼丹,而且听信小人谗言增加赋税大肆修葺自己的陵寝,企图在百年之后沉睡于地下王宫继续他的成仙大事,所以安国内部也因为繁重的赋税徭役搞的名不聊生,大片田园荒芜。

冯玉华此去,只是在京郊的几个小镇中当了一方游方郎中,她说北边很多逃难来的百姓无处可去都聚集在京都周围的镇子里,希望朝廷能有所作为施舍粮食给他们活命。可是朝廷却置若罔闻,如今已经发生很多百姓因吃不饱穿不暖的事情而引起的骚动,若是再不想出什么办法,只怕这安国的天下不用等西柔的铁蹄踏平,自己就要先乱了。

颜风长吁一口气摸着胡子说道:“这几日,丞相也正为此事烦恼,朝廷联合了一些富庶商人,买来米粮运往京郊荒民手中,只是长此以往只怕国库也会亏空,所以丞相便着人加紧登记京都周围荒芜或者无人耕种的土地,希望给这些流民一个安定的住所,好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只是工程浩大,岂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那些灾民怕是还得苦上一段日子。”

沈玉舒也点了点头道:“其实,师姐此去也算是替师父弄清了很多周围流民的情况,这一下师父在通过丞相之手救济百姓,可真是给丞相立了大功,还为丞相博得了一个爱民的头衔,可谓一箭双雕!”

其实有些话沈玉舒并未说出口,但大家早已了然于心,丞相心里到底在打什么算盘,来这里这么久,沈玉舒也猜到了个七八分。只是这种事情说出来便是大逆不道,所以沈玉舒还是不敢拿到明面儿上来讨论。

不过,沈玉舒确实佩服顾德的聪明,懂得审时度势,直到政治家只有抓紧了民心才能长久位于统治阶层不动摇,这样一来就跟那个成日炼丹的真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算有一天黄袍加身,又会有多少人来反对。

听了冯玉华在外的经历后,不一会儿便到了该睡的时候。颜风起身要走,可是走了几步却回过头来又看了看沈玉舒道:“舒儿,师父有些话要对你说清楚。”

沈玉舒看了看冯玉华,对方很明白事理的说道:“徒儿再去药庐看看采回来的药晒的怎么样了,更深露重别受潮了。”说完,便退了出去。

房中只剩下沈玉舒和颜风二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沈玉舒有些局促的望着站在她身前的颜风。

一身灰布道袍的颜风注视着沈玉舒,“舒儿,你在我们身边八年,师父也知道你原先是个活泼的孩子,可如今你……唉,舒儿,不要总把那些痛苦一个人扛着,否则你的心会被你的这些行为一点点囚禁起来,得不到解脱。报仇这件事情虽说是你现在唯一想要做的事情,但你也要清楚,除了报仇你还有什么,什么样的你才是你父母真正想要看到的。他们不会希望你一直活在仇恨中一辈子,而是要幸福快乐!”

泪忽然的从脸颊上滑落,沈玉舒缓缓跪了下来,这一刻,她的思维身体已不受她自己控制,沈玉舒心头一惊,另一个她又出现了,“师父,徒儿一想到沈家那七十三条人命,实在是夜不能寐,甚至呼吸都觉得痛苦压抑。徒儿一生孤苦,幸得师父相救收为徒,已是福泽深厚,徒儿只愿能为沈家惨案得以昭雪,便以足够,也请师父不用担心玉舒,玉舒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颜风扶起沈玉舒,眼中闪过心疼之色,惆怅道:“傻丫头啊,有那么多条路,你偏选了一条最难走的。罢了,罢了,若不是为师,你如今也不会是这般样子。你只记着,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走,师父都会陪在你身边一直走下去。这么多年师父一直视你为己出,不论今后如何,我实是不愿你受到伤害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