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二爷只好叹道:“当年父亲出事之前,我和你娘在外游历,具体的情形,也是听母亲说起过。”
他缓缓道来。
当年,顾家在京中是四大国公府之首,风光无限。
宁国公带着三个儿子镇守北境,长期驻扎辽州。
原本宁国公世子与安国公嫡女早就定下婚约,在迎亲的当日,那时还是晋王的嘉和帝与人在酒楼斗酒,喝醉了从楼上摔下来。
正好掉进新娘的花轿里。
晋王借着酒意以影响新娘名节为由,强行让花轿拐了个弯拐进了晋王府。
也不知晋王是真醉还是假醉,直接把上门讨要说法的宁国公世子关在门外,而且当即就让人把名字和生辰八字上报宗正院,让傅家嫡女上了皇家玉牒,成了晋王侧妃。
次日晋王清醒过来,跪到了宁国公府门前负荆请罪,说是自己酒后糊涂,强抢了宁国公的儿媳,但错都在他,让宁国公不要怪罪傅家女。
随后又到安国公府请罪,说是自己酒醉之下见到新娘子惊为天人,这才做下糊涂事来。
他与当时的老安国公谈了半个时辰,出来后老安国公也只得接受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皇家女婿。
听到这里,顾歆然不由得叹道,“所以后来嘉和帝登基后把傅侧妃封为皇后,想必这是他与老安国公谈的条件。”
顾二爷横了她一眼,继续说道:“晋王得了老安国公的支持,又有母族温家的支持,逐渐站稳了脚跟,最后成功上位。顾家是开国功臣,数代驻守北境,或许是因为功高震主,也或许是有当年的这个过节。当年嘉和帝跪在宁国公府门前负荆请罪的画面成了他一生的耻辱,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宁国公通敌案。”
顾歆然皱了皱眉,“所以,你们下意识都觉得,此案的幕后主导,是皇上?”
顾二爷苦笑一声,“那不然呢?当年宁国公是四大国公之首,辽州兵权握在手里也几十年,有谁能轻易给父亲安上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
“这个罪名究竟是如何安上的,后来祖父又为何战死沙场?父亲可知晓?”
“据母亲所说,是嘉和帝收到八百里加急,说父亲打开城关,放北狄人入侵,短短一个月已连失三城。很快顾家人全都被下了狱。我与你娘游历在外,听到这个消息时连夜赶回,但在半路上被顾家暗卫截住。母亲让暗卫给我们带了一封信并一根金钗作信物,让我们去齐州穆家村找她当年的一个贴身婢女藏身,京中的事她会安排妥当。我便将你母亲先送了过去,自己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