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狗碧的心路历程

逐鹿南北朝 何昊远 2176 字 3天前

“不是,我只是觉得这太难以置信了。”

“要是换是以前,我也不信,不过咱们的连长很多是来自云岭五寨的,你们看看,他们哪个不识字,哪个不是有大学问的人,我听说云岭五寨早就这么做了,所有人都要读书识字,每年还要考试,成绩优异者还能拿到奖励,就像狗碧你表现好能多奖励一碗粥呢。”

“太好了,原来杨参军将咱们编入军中,我还暗地骂了他,我太浑了,下次若能再见着他,我一定给他磕头认错。”

“哎呀,连长来了,快睡觉…….”

清水县衙。

杨义这一路过来,着实不容易,整个人黑瘦了不少。

杨禹给他沏了茶,说道:“二哥,到目前为止,咱们接收的难民已超过十万之众,关中战乱不止,后续定然还有难民不断涌来,要安置这么多人口,除了屯田种粮之外,我准备因地制宜,在秦州着重发展两项产业,一个是盐业,一个是棉纺业,这样一来,也可以把那些老弱妇孺尽量利用起来,摘棉花、扎棉、纺纱、熬盐这些工作,正适合这些老弱妇孺来做,咱们四面受敌,若是不尽可能把潜力挖掘出来,迅速壮大,尽早会被别人吞并。”

当初云岭坞生活艰难,杨禹的二哥和三哥只能带着坞中青壮远至西域营商,由于西行路上不太平,每次前往西域,就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小主,

为了解决坞中生计,杨禹弄出了活字印刷等不少新玩意,而棉纺业也是杨禹当时考虑的方向之一。

陇右苦寒,农作物产出有限,却比较适合种植棉花。杨禹便让杨义从西域带回棉种试种,经过这些年积累,在选种、种植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关于棉花加工“扞、弹、纺、织”四个步骤所需的轧车、大弓椎、纺车、织机,在杨禹的鼓捣下,云岭坞也早已用上好几年了。

如今秦州四郡十七县在手,杨禹觉得是时候在大规模推广棉纺业了。

对于杨禹把全部难民整编为“生产建设兵团”的做法,杨义这几天是赞不绝口,在他看来,这绝对是神来之笔,一来,如此可避免难民生活无着,只能委身于地方豪强,使地方豪强进一步壮大;二来,抽丁为兵,可避免被人煽动作乱,还能为我所用;这三来嘛,组成兵团后大家团结协作,应对眼前的困境,总强过一家一户单打独斗。

而且好处绝不止这些,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这个兵团掌握在手里后,不仅掌握了秦州的军事力量,也等于直接掌握了一个重要的财源,这比通过官吏向民间征收税赋来得便捷多了。

现在杨禹又提出以兵团为依托发展棉纺业和盐业,杨义思索了一下后说道:“民以食为天,只要是在不影响农牧的基础上,发展棉纺我没意见。这制盐更不用说,只是咱们秦州人口有限,而四邻又皆是仇敌,怕是难销到他们的地盘上呢。”

杨禹说道:“这个二哥不用担心,只要有利可图,我相信会有无数人愿意冒险的,同时我也想过了,我的意思是走精品路线,在保障秦州用量后,外销的盐全部制成精盐,博取高价。”

杨义点头道:“如此甚好。”

“二哥,这次从关中一共撤回多少掌柜和伙计?”

“连同商队护卫,一共是六百三十二人,除了长安、始平、扶风、陈仓几个点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撤回来了,倒是郝连勃勃原来控制的郡县都还留着没动。”

“好,这几百人除了安插到新军及各郡县外,让他们尽快出发,前往河湟、河西、河套购买牛羊,秦州一下子涌入这么多难民,开始离春耕还有两三个月呢,要熬到秋收难啊。”

云岭五寨的商业网络遍布西北,虽然各方势力常年打来打去,但由于各有所需,从来没有哪一方禁止商贸往来。

当然了,没有长城那样的关隘,想禁止商贸往来也很难。

西北一带目前主要还是以放牧为主,粟米出产有限,要想难民不饿死,还真的只能让他们“食肉糜”了。

杨义应道:“四郎放心,这事我已有安排,他们很快便能出发了。只是我听说现在各方边界上都不平静,四郎你看有没有办法保障咱们的商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