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洛阳城外诗一箩

逐鹿南北朝 何昊远 2252 字 3天前

杨禹看他见面先吟诗,一副骚包样,偏偏“不教胡马度阴山”他不吟,却吟“系马高楼垂柳边”,杨禹不禁暗暗苦笑,这小子怕是改不了这性子了,这做派没一点刘裕的样子,杨禹都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刘裕的亲儿子了。

杨禹是刘义真推荐入职的,加上入狱时曾得过刘义真的帮助,与这文艺小青年的交集是撇不清了。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加上这次在平城,他弄出来应付那群鲜卑贵族子弟的几首诗传得天下皆知,这难免让刘裕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他也是那种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

不过杨禹不在乎这些,刘义真虽然偏于文艺范,但待人还是不错的,至少对他没有南朝那些高门望族子弟的傲慢。

比如谢晦等人,就绝对看不上杨禹,在谢晦这些人眼中,高门与寒门之间的阶层是不可逾越的,就算你官比他大,他照样不拿正眼看你,你登门坐过的凳子,他们随后就会让下人当垃圾扔掉,这样的现象太常见了。

刘义真长在南朝这样的环境,却没有望族弟子的傲慢,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见他如此热情洋溢,杨禹只得笑答道:“二公子过喻了,这几首诗只是在下抄来应付鲜卑人的,并非在下所作。”

刘义真愕然道:“抄来的?抄谁的?”

“王维和王昌龄。”

“此二人乃何方人氏,我怎么从未听过有这等人物?”

“呃,这个嘛……”杨禹还真不知道王维和王昌龄是哪里人。

“如此大才,杨参军一定要给我引荐引荐。”

“这……”望着刘义真一脸急切的样子,杨禹只得搪塞道:“恐怕让二公子失望了,此二人隐逸山林,不入红尘,在下实在没法给二公子引荐。”

刘义真先是大失所望,紧接着却说道:“不对,不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能写出这样的诗,怎会是山林隐士呢?”

靠,这倒霉孩子,怎么能这样呢?怎么非要逼得我无言以对呢?杨禹摊摊手,一副无从解释的样子。

在旁边一直没吭声的颜延之这时开口道:“我猜也是抄来的,世子请想,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人,怎么可能写出那样的诗句来呢。”

颜延之毫不掩饰鄙视之意,他在南朝诗坛声望很高,与谢灵运齐名,人称“颜谢”。

这次从平城传回的几首诗让刘义真激动不已,竟拉着他来迎接杨禹,颜延之本来心里就不爽,再一听杨禹自己承认几首诗是抄来的,以他孤傲偏激的个性,哪里还有什么顾忌。

杨禹哈哈一笑说道:“颜参军说得是。”

颜延之一拂大袖,仿佛要将杨禹拂开:“欺世盗名,无耻之徒,哼!”

“咦,颜参军,说我抄诗可以,说我欺世盗名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不是说了这诗是抄来的吗?我可从没说是我自己作的呀,这盗名之说从何而来?”

“照我说呀,颜参军您也应该多抄抄这样的诗,瞧瞧,这样的诗多清朗,多豪迈、多大气。男人嘛,不能总是蝇蝇苟苟,软软蠕蠕的,你说对吧?”

颜延之听完这话,顿时整张脸都扭曲了,杨禹却不等他开口,一转身先对刘义真说道:“二公子,这样的诗我还读过一大箩,您要是喜欢,下次得空再抄几首给您鉴赏鉴赏,如何?”

“还有很多?”刘义真大喜,立马如瘾君子一般缠着杨禹催道:“杨参军,有好诗你赶紧吟来听听,我可等不及了,快,快快快!”

“唉,二公子,这就是您的不对了,我这万里迢迢归来,水没喝上一口……”

“少废话,你坐我车,车上有茶。快上车,快上车。”

再客气,刘义真可要生气了,杨禹顺手把缰绳往颜延之手里一塞,颜延之下意识的接过,等他反应过来,气得脸都绿了。可没等他发作,杨禹忆上了刘义真那豪华舒适的马车。

“二公子,您听听这首如何,咳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好!好诗,意境空灵邈远,好一幅寂静、寥廓、隽永的春江月夜图,啊,我都不知该如何评价了,怎么平价都不为过啊。杨参军,这又是谁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