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男儿志在四方,更何况还是大明太子,想成亲就成亲,不想也没关系。
后世而来的洪兴对此事看得很开。
因为他可吃够了被逼婚的苦。
大学才毕业,工作都还没着落,他母亲每年春节看着村子里同龄人一个个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气不打一处来。
“你看看你,家成不了,业也立不了,你能干啥!”
“村头李二狗,跟你同龄,二胎都开始上幼儿园了,你还是年年一个人回家。”
“唉,任家列祖列宗啊,我们何时才能抱上孙子?”
……
搞得他都快不敢回家过年了。
所以当太子说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句话的时候,洪兴很支持儿子的想法。
可就在这时候,出问题了。
当然,这次不是太子出问题,也不是洪兴皇帝出问题。
这次搞事情的是一群特殊的人,大臣。
明朝的大臣对这些皇家的家长里短的事特别上心。
不管好事坏事,他们都要掺和进来争个面红耳赤,你死我活。
在他们看来,皇家不管干什么事都要符合礼制,不符合礼制的东西就不正规。
不正规我们就要闹,你打我屁股我也要闹。
最着名的当属嘉靖时期的“礼议之争”。
这次礼议之争,大臣和皇帝足足僵持了十七年之久。
嘉靖皇帝为这事十几年不上朝,天天躲在后面筑基结丹,求仙问道。
前面说到的大才子杨慎,也是栽在这次礼议之争。
他被嘉靖皇帝充军到永昌(今云南保山),那首名扬于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正是写于云南充军期间。
礼议之争,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及其群臣之间围绕其生父、生母的尊崇典礼而进行的论争。
整件事说起来也不复杂。
事情是这样的。
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没有子嗣。
可国不可能一日无主,在杨廷和(杨慎的老爸)的建议之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成了帝国新的接班人。
他就是明朝最聪明、心眼最多的皇帝,嘉靖。
可刚即位,大臣就建议嘉靖换一个爹,让他认明孝宗朱佑樘(朱厚照的爹)作亲爹。
也就是要把朱厚照和朱厚熜从堂兄弟变成亲兄弟。
而嘉靖的亲爹兴献王只能称为皇考叔,也就是叔叔。
这他妈哪跟哪,父母都可以这样改来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