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殖民制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俄的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陷入经济危机后日薄西山的挣扎,是肤浅粗鲁的民族主义的践踏,必然遭致全体被侵略民族的反感和抵抗。

但我们恰恰要感谢的是日本这种敌人,促使了我们民族的觉醒,而被鸡贼英国人统治了200多年的印度,至今仍旧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他的民族主义觉醒之路,还十分漫长。

英国凭借工业革命发展成了世界霸主,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这个时候对殖民地与其是烧杀抢掠,远不如和平地做生意自由贸易更挣钱。

当然英国人开始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但是美国的独立战争一巴掌打醒了他们,逼着他们开始改变。

按照这个逻辑,英国人在大清帝国不听话的时候,以有限的武力迫使他屈服。

在太平军起义,大清国的秩序濒临崩溃的时候,英国人居然一边在打第二次鸦片战争,教训不听话的清政府,一边默认华尔、戈登的洋枪队在上海的郊外重创太平军,维持中国的秩序,一边是低价采购中国的棉花,烟草,茶叶,丝绸,一边向中国倾销他的棉纺织品,生意人嘛,和气生财,武力更多是对生意的保障。

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的感受是,收入方面,参照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多收了三五斗,虽然收成稍微多了点,但是农产品价格在西方的挤压下不断下跌。

消费方面,外国的洋米洋面洋布洋货质优价廉,充斥了中国的市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在解体,但老百姓也买到洋货了。

对这样一股力量,你看不见他摸不着他,洋人没有直接来烧杀抢掠,但他们掠夺的财富比抢劫多得多。

当时的中国人对洋人只有充满着敬畏,恨不起来。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中国人对洋人要么卖菜,要么帮忙挖沟,要么帮忙送信,甚至洋人还招聘了一支华人的军队。

小主,

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与我何干?只要我自己有钱赚,只要我自己的日子不被打扰,我不用管压榨我的国家的存亡。

英国人很敏锐地把握住这一点,第1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人很注意把打击范围仅限于清朝的官员,尽量不去干扰当地百姓的生活,他们很顺利的就打下了广州城,广州的秩序没有遭到很严重的破坏。

英国是一个相对安静的拔鹅毛者。

比起当年满清征服中国时的烧杀抢掠,英国人文明的多。当然这并不是给英国人洗地,英国人也干了很多坏事,但就怕对比。对于一个升斗小民来说,只要英国人对他的直接抢夺有限,他们还是会优先照顾自己的营生。

所以你不能指望那个时代,侵略了我的祖国,全体国民就慷慨激昂,奋起抗议。

那个年代大部分国民首先想的是,哟,老爷们被赶跑了,没人收租子了,因为满人就是把我们当猪狗一样对待。

这种民众的冷漠,深深地刺痛了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