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漠对待的母亲

过年的时候,林晓想给自己买件新衣服,婆婆发现后,一把抢过衣服,扔在地上,还踩了几脚:“就你也配穿新衣服?有旧的穿就不错了!”

林晓怀孕的时候,行动不便,做家务稍微慢了些,婆婆不但不体谅,还说她故意装娇贵。孩子出生后,林晓照顾孩子累得筋疲力尽,婆婆却指责她连孩子都带不好。

就这样,婆婆日复一日地刻薄欺辱着林晓,让林晓在这个家里过得苦不堪言。

而作为丈夫的朱磊,本应是妻子的依靠和温暖的港湾,却在这场家庭悲剧中扮演了一个令人失望的角色,毫无担当可言。除了妻子生产时出于责任匆匆看了两眼,其余时间对妻子的吃饱穿暖毫不关心。

小主,

他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妻子的喜怒哀乐视而不见,对她所面临的困境置若罔闻。他下班后常常与朋友喝酒打牌,直到深夜才醉醺醺地回家,对家里的琐事不闻不问。过年过节,这本应是家人团聚、共享欢乐的时刻,他却从未想过让妻子回娘家看看,尽一尽女儿对父母的孝心。

有一年春节,林晓小心翼翼地提出想回娘家看望父母,朱磊却不耐烦地说:“回什么回,路途那么远,费钱又费力,别瞎折腾!”林晓的心瞬间凉透,她默默地转过身,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在这样冰冷、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儿女们也受到了父亲和奶奶的不良影响,心中渐渐失去了对母亲的关爱与尊重。上学放学的路上,当其他孩子都有母亲的陪伴与呵护时,他们却拒绝母亲的接送,仿佛母亲是一个陌生人,与自己毫无关系。

儿女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内心那微妙而复杂的情感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在学校里与同学们的接触日益频繁,他们的虚荣心和自尊心开始如杂草般肆意生长。他们害怕同学们知道自己的母亲智力稍显低下,觉得这会成为被他人嘲笑和轻视的把柄,成为自己在社交中无法抬起头的沉重枷锁。

每天清晨,天色还只是微微泛白,母亲就已经轻手轻脚地起床,为孩子们准备好营养丰富的早餐。然后,她会满心欢喜且充满期待地想要送孩子们去上学。母亲背着书包,手中还拿着为孩子们准备的水壶,那眼神中饱含着无尽的关爱和不舍。她希望能多陪孩子走一段路,哪怕只是多那么几步。

可孩子们呢,当他们走到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便会迫不及待且满脸不耐烦地转过头,对着母亲急切地喊道:“别送了,就在这儿停下!”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抗拒和躲避,那目光仿佛在说,母亲的靠近是一种令他们尴尬不已的负担。母亲听到这样的话语,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伤痛,但她还是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只能无奈地停下脚步。她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孩子匆匆离去的背影,那小小的身影在她的视线中越来越远,而她的心也仿佛随着孩子的离去而变得空落落的。

下午放学时分,金色的阳光洒在校园外的街道上。母亲早早地就来到了距离校门口不远处的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她的目光急切而专注,在一群群走出校门的孩子中搜寻着自己孩子的身影。她的手中或许还拿着为孩子精心准备的点心,那是她用爱烘焙出来的温暖。

当孩子们终于走出校门,他们的眼神首先是警惕地四处张望。一旦看到母亲的位置,他们的脸上会立刻浮现出不自然的神情。然后,他们会故意绕开人群,选择人少的小道,往与校门口相反的方向快步走去。他们一路上沉默不语,刻意与母亲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仿佛母亲是一个陌生人,甚至是一个他们急于摆脱的噩梦。

在学校里,当同学们课间闲聊,好奇地问起他们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时,他们的脸上会瞬间闪过一丝慌乱和尴尬。那一瞬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然后,他们会咬咬牙,冷冷地、毫不犹豫地说:“我没有母亲。”那语气坚定得仿佛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说罢,他们的眼神中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和内疚,但很快就被伪装起来的冷漠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