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好很有眼力见的看到朱一帆在忙,虽然聊得很投契,但第一印象很重要,很快向朱一帆提出有事忙,告辞离开。
朱一帆则还得在原地被设计师摆弄,一个时候后,才弄出一个让双方满意的造型。
朱一帆看着镜中的自己,有些不敢相认,人靠衣装,美靠化妆,果然没错,原来只是中上之姿,现在变成了一个帅哥,大帅哥不敢说,小帅,这造型师有点料,原来离帅哥只差一个发型。
先是在摄影棚内拍了几个造型,之后在公司吃了个快餐,然后就跟着拍摄团队出发,坐一个多小时车,到市外取景,选中了很符合专辑封面设计的景,又是一个小时左右,这才拍完,完成了专辑封面的拍摄。
又一路坐车回来,到晚饭时间,拍摄团队就下班了,朱一帆加班才刚开始,匆匆吃了个盒饭,立马赶去百花录音棚。
为什么不在华声唱片自己的录音棚呢,还要来回折腾,自然百花录音棚的设备先进很多,为品质考虑,定在百花录音棚录音。
当朱一帆与李爱红赶到录音棚时,秦杰、胡天与陈海辉组合已经在等着了。
没有立马开始录音,而是让朱一帆喝点水,休息一下,平缓情绪再开始。
小主,
休息时,朱一帆在想要不要学周杰伦的唱法呢,还是按自己的唱法来,以前可能学不像,自从练过唱功后,能稍微模仿一下周杰伦的唱法。
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如果唱周杰伦的歌,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唱法正常,好像不太对味。
其实周杰伦听起来咬字不清,但单独每个字很清晰的,只是连在一起听感觉听不清而已,那个曲调就是要配着这样的转音,这样的吐词,作这样的处理才显得恰到好处,像周杰伦那样才有那个feel,有自己的风格。
没人能成为第二个周杰伦,吸收他的精髓,再加上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风格才是王道。
反正是自己心理作祟,自己的版本在这世界就是原唱,这世界的粉丝就像现在的自己一样,自带滤镜,不过还是要自身底子好,唱得好才行,不然像那什么鬼的流量歌手翻唱改编,即使是原唱也不好使,可能被别的歌手与粉丝的随便翻唱超越,就要被质疑唱功烂了。
过一会后,朱一帆自我感觉良好,正式开始录音,首先从主打歌星晴开始,算是专辑里比较正常的一首,没有像娘子、双截棍等超前。
朱一帆在摸索着唱,尝试结合周杰伦的风格。
外面听着的胡天秦杰等人却皱着眉头,这音乐跟朱一帆第一张校园风的专辑差别太大了,如果不是看着朱一帆唱,难以想象是同一个人唱。
没到唱完一首歌,胡天觉得朱一帆状态不佳,中断录音。
朱一帆不明所以的走出来。
胡天对朱一帆说:“一帆,是不是没休息好呀,唱得不好。”
朱一帆听回刚才自己唱的歌,感觉在来回切换唱法,有种断断续续之感,唱多几次应该会好的。
朱一帆回答说:“我休息够了,可能是没熟悉,录多几次就好了。”
胡天以为他说的是很久没录音,要熟悉一下感觉,便让他回去准备。
接下来就让朱一帆慢慢唱了几遍,没人打断他,让他找感觉。
朱一帆总算找到两种唱法融合的点,能舒适自在的唱出来了,不用时刻强制的唱法问题。
向外面的胡天打了个ok手势,表现可以认真了。
胡天也打起精神,开始新一轮录音。
虽然感觉听着好听了很多,整首歌和谐起来,但怎么听着好怪,肯定朱一帆改变了之前的唱法。
朱一帆再次从室内出来,想听听胡天的意见,毕竟他是专业音乐人,专业且经验丰富,应该能给到好的建议。
胡天正一脸纠结,在刚开始收到朱一帆的伴奏时,怀着期待的心情试听,谁知听下来,这编曲很是怪异,与原来自己以前所听过的歌有很大不同,凭他对音乐的了解,知道糅合了很多东西在里面,只能归结于天才的想法,现在再听他唱,也是用一种奇特的唱法来唱,欣赏吧,好像欣赏不来,你说朱一帆想以奇特来吸引眼球吧,也不对,旋律听起来好听,就是比较新,相对于当下的音乐圈来说,圈内人与听众未必接受。
“一帆,你这张专辑与上一张专辑相比,无论是曲风与唱法都有很大的改变啊,专辑未上市,市场反馈如何不清楚,好坏与否现在来说还早,我就不予评价。”
“但,你听这段,还有这段,咬音不清,这会让人觉得怪异,肯定会被专业人士批评的,听众也未必接受听不懂的歌,你看能不能唱得让听众听清,听懂?”
朱一帆听回刚才自己的演唱,自我感觉还不错,有那么点周杰伦的feel了,真怀念啊,再练练应该把握得更好。
至于胡天的疑惑,朱一帆早就想好怎么回答了。
“天哥,歌词与旋律就得这样处理才贴合,虽然有点奇怪,但这张专辑主打市场是年青人的市场,现在的年青人听惯了八九十年代的歌,不可否认这些歌曲一样好听,但他们肯定也是渴望听到一些新的音乐元素,新的曲风的歌曲,年轻人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高,我相信他们会喜欢这张专辑的。”
胡天说好听是专辑制作人,实际就是个工具人,对这张专辑的话语权不高,这样新颖的专辑出现在市场,要么大卖,要么扑街,以他过往的经验,对市场的把握,不足以评判这张专辑如何,只能尽力做好这张专辑。
站在一边的秦大老板很早就想找个机会私下与朱一帆聊聊,当他听到朱一帆新专辑的伴奏时,他是不太看好的,作为老一派音乐人,审美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也很少接触国外的音乐,实在欣赏不来这种新音乐。
只是当时签朱一帆时,承诺过不干预朱一帆音乐创作的,所以只能找到机会才能说,用这张专辑当花钱买个教训,告诉年轻人,路不是这样走的,歌不是这样唱的。
秦杰很看重朱一帆的才华,但天才又是不受束缚,创作起来天马行空,作品未必每次都受市场欢迎,用一两次失败,换来给朱一帆套上枷锁,他认为很值。
现实又听到朱一帆奇特的唱法,秦杰更倾向于稳定,好不容易公司出了个好苗子,实在不想这么激进,有点怕朱一帆步子迈大了,扯到蛋。
小主,
忍不住对朱一帆说:“一帆呀,对音乐有追求,有突破,这是好事,但是,你的第二张专辑很关键,要不稳一稳,创作出与上一张专辑同类风格的,你看童年那张专辑都卖了上百万张了,证明市场很受欢迎,第二张即使没有百万张,只要有个七八十万张,也算站稳了,你说对不对?”
理是这个理,但我不听,我不听,王八念经。
实在没有这么多校园风的歌让自己抄了,即使有也七零八落,组成一张专辑感觉怪怪的,不如开辟新战场来得容易,不过老板的话要慎重对待,朱一帆重新组织语言。
“老板,同类型的专辑做不出来,上一张已经花光了我所有灵感,实在写不出来了。你要相信我,我就是年青人,我懂得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