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爷爷家里离小院不算太近,两个人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终于在一棵大槐树后的路口向右拐的第三条巷子的倒数第二户人家里找到了牛爷爷。
一路上两个人也通过聊天不断熟悉,倒棱院子门口已经可以很自如的讲话了。兰芷吐槽道:“要是节目组不把我们带过来,我俩可能光迷路就要在村里迷一天。”
话是这么说,一进门,见到牛爷爷,两人连声问好。
“牛爷爷,您几岁啦?”
“我呀,记不清了,七老八十了。你们是来帮我干活的吗?”
“是啊,就是我们,就是得拍一下过程,您介意吗?”
“有什么介意不介意的,我是七老八十的人,还害怕上电视吗?”牛爷爷摆摆手,把两个人带到院子里进来的临街屋子。
屋门现在是敞开的,从外面就能看见一垛一垛堆好的玉米。目测上去就有五六百斤。像这样的产出,可能是这个老头在家里大半年的收获。
小主,
“你们今天就是在这个屋子里剥玉米,能弄多少算多少。”牛爷爷又去里屋搬出三个小板凳,胳肢窝里夹着三个干净的化肥袋。他自己也坐下来跟着兰芷两个人一起坐在屋子里,把袋子弄好,从玉米垛里拿出一个就开始剥。
兰芷和李龙也不多话,坐下来在牛爷爷身边就开始剥玉米。她们两个上手很快,尤其是李龙,本来就是农村里出来的孩子,进了娱乐圈也是走武打明星的路线,踏实肯干,三个人坐在这里半个小时,袋子里就装起了一个底儿的玉米粒。
剥干净的玉米穗牛爷爷也让两个人放进一个袋子里收起来,他说:“现在很稀奇嘞,玉米穗也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说是,说是城里人会拿这个泡茶喝。”
牛爷爷是村里的五保户,自己独身一人,全靠着老天爷养活才能吃饱肚子。要是赶上旱涝灾害,那就只能等着国家救援了。
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也还是怀着对生活的希望。牛爷爷自豪地说他之前还是村里摘棉花比赛第一名,只是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使了,才慢慢不种棉花,改种一些没那么难伺候的作物。
三个人就这么聚在一起说了很多,到了中午饭的时间点,他们要回去交任务,玉米差不多剥了两袋子,起来要走的时候,牛爷爷让他们等会儿,回身去屋里拿了几颗青菜辣椒,说是自己家里种的,又用塑料袋装了一小袋玉米粒给他们带回去,一直说不值什么。
“你们拿走,这些菜虽然也不值几个钱,但是拿回去吃,天然无公害,还省的花钱,不好哇?”他把菜塞进李龙手里,跟两个人说,“我年纪也大了,腿脚不灵便,很少有人来我这里跟我说说话。这就是我的一片心意,拿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