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第一段,柳宗元便讲述了自己因所谓的“愚”而获罪遭贬,被流放到潇湘一带。由于对当地一条小溪情有独钟,于是选择在这里定居。然而,关于这条小溪的名字却存在争议,有人称其为“冉溪”,也有人说是“染溪”,众说纷纭。最终,柳宗元索性将其更名为“愚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第二段,则详细描述了“愚溪”周边的环境与景物。这里不仅有愚丘、愚泉、愚沟、愚池等自然景观,还有愚堂、愚亭等人造建筑。通过对这些元素的逐一介绍,进一步凸显出“愚”字在文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自嘲与无奈之情。愚岛之类的地方,无一不是拥有奇特山水景观的胜地,但皆因我的存在,被冠以“愚”字之名而遭受玷污。接下来呢,在文章的第三段提到,这条溪流的水位甚是低矮,根本无法灌溉农田;其水流湍急且遍布乱石,致使船只难以航行;再者,水面狭窄浅薄得连蛟龙都不屑一顾,自然也就无法兴起云雨。如此看来,它对于世间并无多少益处,就如同我一般无用,所以将其称为“愚溪”,倒也算不上太过玷污。
到了第四段,作者感慨自身生于这清明有道之时,却偏偏悖逆常理、不通晓世事,简直就是愚蠢至极!正因如此,普天之下怕是无人能够与我争抢这条小溪了,因为它已然成为只属于我的专有之物。
最后的段落里讲道,尽管“愚溪”看似毫无用处,然而实际上它清澈晶莹、秀美澄澈,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般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世间万物。正是这样的愚溪让那些愚人感到欢喜愉悦、眷恋仰慕不已,沉浸其中快乐得不愿离去。而我本人虽说与世俗格格不入,但内心实则包罗万象、毫无忌惮,还能够凭借笔墨文字来寻觅乐趣。于是乎,便只能用这些愚笨的言辞来歌唱愚溪了,也唯有独自享受这份快乐,不再奢求他人知晓啦!
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愚”字作为整篇的主线和脉络,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那压抑已久、难以言喻的郁闷与愤慨之情。一开始,作者通过自我嘲讽来表达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而后又转为自我解嘲,以此凸显自己即便处于困境之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豁达、坚守志向的高尚情操。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读者对于文中所展现出来的那份坚定不移的信念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像这样采用“一字经纬”之法构建篇章的作品其实并不少见。比如,诸葛亮所作的《出师表》便是以一个“忠”字贯穿始终,将他对蜀汉政权的耿耿忠心以及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展现得入木三分;李密的《陈情表》则是以“孝”字统领全文,把他对祖母的拳拳孝义以及迫不得已请求暂缓赴任的苦衷描绘得感人至深;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记》,更是紧紧围绕着“乐”字展开叙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作者寄情山水之间的闲适心境;蒲松龄的《席方平》则是将“贿”字作为核心要点,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场黑暗、贪污腐败成风的丑恶现象;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歌极力渲染了蜀道之艰难险阻,令人读罢不禁为之胆寒;而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则着重突出了她心中无尽的哀愁,那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仿佛能透过文字直抵人心。施耐庵所着的《水浒传》,其主题思想以“官逼民反”作为统领贯穿始终,着重凸显出了一个“逼”字。书中众多英雄好汉皆是因为受到官府的欺压和迫害,走投无路之下才奋起反抗,落草为寇。这种被逼无奈的境遇,使得他们不得不与朝廷对抗,展现出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不公社会的强烈不满。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以“木石前盟”这一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串联起了整部作品中的诸多情节和人物关系,编织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文学世界。这个“梦”字不仅代表着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那凄美动人但又无果的爱情之梦,更象征着整个贾府乃至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繁华如烟云般消散的一场大梦。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同样有许多通过独特的手法来突出主题的佳作。例如郁达夫的《仙霞纪险》,全篇围绕着一个“险”字展开描写,将读者带入到那充满艰险和挑战的旅途之中;又如杨朔的《雪浪花》,紧紧扣住一个“咬”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壮观景象以及坚韧不屈的精神内涵。
7、、“托物寓意”。这种方法在诗词创作中被广泛运用,通过借助描写某种特定的事物来寄托和蕴含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意义或情感。即便是在“记叙”性的文章写作里,我们也能时常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宋濂的《猿说》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该文表面上讲的似乎只是“猿”的故事,尤其重点描述了“猿子”(猿子犹奇)的种种奇特之处,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图并非仅仅停留在“猿”本身,而是意在借此谈论“人”的问题,其关注的焦点实则落在了“人子”身上。文章最后的感叹:“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点出寓含之“意”,亦即戛然而止,令人深长思之。当代作家雷抒雁的《蚕》,也用了这种“技法”。
这篇文章比起上篇来,还要含蓄一些,它始终没有点明“寓意”,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索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