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在周边旅游 第二节 游览隆昌古石桥(续1)

我的学生生活 山果果9 3212 字 20小时前

永洪缓缓开口说道:“就在那墨溪桥头的东北方向啊,存在着一处极为险峻陡峭的石壁呢!这石壁长度大约有 70 米左右,高度更是高达 5 米之多呀!话说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时候,那位高中了探花的国子监祭酒陶望龄大人,竟然亲自登上了这处崖壁,并挥毫泼墨,为明朝永乐时期的进士郭廉以及万历时期的进士郭元柱题写下了‘正直名臣’这四个大字哟!此乃一幅长方形的摩崖石刻作品,其宽度足有 1.1 米,高度则达 0.75 米,而每个字的直径都足足有 0.5 米之长呐!且看那字迹,笔法苍劲有力,又不失圆润之美。也正因如此,此地才有了‘名臣岩’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而且啊,这件事可是被详细地记录在了四川省的《通志》上面呢!要知道,郭廉和郭元柱他们二人乃是隔着一代的祖孙关系哦。”

永洪缓缓地开口说道:“在隆昌尚未建立县制之前呀,那云顶的郭氏家族所居住的地方实际上是隶属于富顺县的赵阳乡呢。这其中啊,郭廉可是富顺县在明代举行科举考试时考中的第一个进士哟!时光流转,到了后来隆昌建县之后呢,郭元柱又成为了隆昌县的首位进士。正因为如此,在明代泰昌元年所建造的那座郭杨氏贞烈坊上面就有着这样一副对联——‘两县开科孙应祖,五经魁蜀后光前’。要知道啊,由于他们祖孙俩在科考以及为官理政方面的功绩颇为相似,故而当时声名远扬的陶望龄先生特意为他们题字并刻于石碑之上,以此来彰显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呐。”

永洪缓声道:“就在那‘正直名臣’右侧之处,赫然矗立着一座摩崖石刻,其上精心雕琢着一龛。龛内所呈现的乃是四个行楷书体的大字——‘墨石留香’。此龛高耸达 1.85 米,宽阔亦有 1.35 米,字径足有 0.35 米之巨。其刊刻时间可追溯至明代崇祯十一年(即公元 1638 年)。观其书法,笔触流畅自如,宛如行云流水,令人不禁赞叹不已。然而,究竟出自何人之手笔,却是个难以捉摸的谜团。

在这醒目的大字旁边,还点缀着几行小字石刻。可惜岁月如梭,风雨侵蚀之下,这些小字已大多风化剥落。仅能依稀辨认出残留的些许字迹,如‘甲辰记口口洪化口口大清以宣统尚存口口吕祖口口歌不书晋末周口口曰汉终方口口飘蓬客是也口口卧云隆昌云阳子题石’。据题词记载,其中提到了清光绪三十年(也就是公元 1904 年)的甲辰之年,但却又出现了‘大清宣统’这样的字眼。如此一来,便生出诸多疑点。要知道,到了民国时期,人们早已不再称呼清朝为‘大清’,而是改称‘前清’。由此推测,这位云阳子或许正是郭氏隐者当中的前清遗老,即便时过境迁,他仍旧对大清王朝念念不忘。而且,云阳子这个名号听起来倒颇有几分修道之人所用的法号韵味。总而言之,由于题石增刻部分的内容遭受严重风化,如今所能做的也唯有凭借种种线索去大胆猜测罢了,无法考证。”

永洪缓声说道:“就在那墨石流香的右侧之处,存在着一个小小的石龛,其面积大概仅有 1 平方米左右。这小石龛之内空空如也,什么东西都没有放置。不过呢,据说在往昔岁月里,每逢清晨阳光洒落之际,当天空中的繁星还未完全隐去,庆祝新一天到来的时候,这里总是会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有人猜测,或许这个小石龛乃是桥神或者土地公公的栖息之所。”

他顿了一顿,接着指向旁边不远处继续道:“再看这边,紧挨着那座小巧的土地庙,还有一处规模较大的空龛。此龛的面积大约在 3 至 4 平方米之间,原本这里可是有着一番别样的景致。曾经,郭氏家族的第十五代子孙郭卓挥毫泼墨,精心撰写了一篇名为《墨溪赋》的文章,并将其刊刻在了嵌入石龛内的一块石碑之上。那篇赋作的文笔清新脱俗、婉约秀丽,文体属于优美的骈文。文中详尽地描绘了墨溪周边的旖旎风光以及迷人景物,只可惜啊,这样一件珍贵的文化瑰宝却在那场动荡的‘文革’时期惨遭破坏和捣毁,实在令人惋惜不已!”

小主,

永洪一脸庄重地说道:“那是 1988 年的时候啊,名臣岩石刻以及墨溪桥这两处珍贵的历史遗迹,正式被公布成为了隆昌县的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呢!并且呀,还专门为此设立了醒目的文物保护标识哟。之后呢,考虑到要充分发挥这些文物古迹在旅游业当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当地政府可是不惜耗费大量资金来对其加以修缮和维护哦。特别是针对墨溪桥头即将垮塌的那段河岸,更是下足了功夫去修复加固。而且还有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发生啦!工作人员竟然从河水之中成功打捞出了一条石龙的上嘴唇部分呢!经过一番精心修复之后,这条石龙终于得以恢复它原本完整的模样啦,再也不是之前那条残缺不全、少了嘴巴的‘缺嘴龙’咯!”

永洪面带微笑,缓缓说道:“诸位可知晓,近日竟有人挥毫泼墨,撰写了一篇名为《墨溪赋》的佳作。”他稍作停顿,环视众人后接着道:“且容我为诸君高声朗诵一番:‘遥看那金光闪耀的天鹅于西方低垂,祥瑞笼罩的州郡坐落在南边的水滨。星辰罗列如同井宿和辂车,大地相接直至岷山脚下的土丘。广袤无垠的平原绵延数里,低洼之处更是深有千米。澄澈碧蓝的天空赋予它名号,南方的大海亦似有神灵守护。高耸入云的楼阁山峰成为它坚实的屏障,翠绿如屏的山峦则化作它岸边的堤垠。这并非人力所能开凿而成,全然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呈现啊!溪边垂柳轻柔摇曳,宛如置身于彭泽湖畔;往来行人成双成对,依稀可见当年延平渡口的热闹景象。许久以来,这里承载着汉唐时期的繁华胜迹;寻觅探寻之下,方觉天地之间一同迎来了盎然春意。再瞧它的模样,长度不足千亩,宽度却可达数处屋舍。溪水浅浅之时,人们能够撩起衣裳涉足而过;水深之处,则足以穿透地面直达地底。时而绵长,时而短促,随着溪流的流淌起伏不定;有时清澈,有时混浊,顺应天时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姿颜。若将它比作传说中的尾闾,即使容纳百川也不会满溢;与昆明湖相较而言,蕴含万千气象更为灵秀多元。即便是韦皋那样才华横溢的诗人,题咏此景都难以倾尽所有妙词佳句;就算是郑虔这般技艺高超的画师,想要描绘出它的全貌亦是困难重重。真担心自己的揣度猜测犹如那微小的害虫,实在难以真正媲美它的神韵,就好似那松烟墨一般。况且还有那石城清晨霞光的奇异美景与之交相辉映。鲜花绚烂绽放于红色的山崖之上,树木郁郁葱葱饱含苍翠之色。观赏鱼儿穿梭游弋掀起层层波浪,悠然自得间心境闲适无比;玩味野鸭身影在水波中攒聚嬉戏,隐约沉醉其中令人心旷神怡。且看那小小的艇儿悠悠然飘荡于水面之上,身姿轻盈的浣纱女子们浅笑嫣然。极目远望,那一潭清澈的池水倒映着澄澈的天空,宛如一面巨大的宝镜。耳畔传来夜晚捣衣声的袅袅余音,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动听。

那些游动的身影啊,仿佛穿越回了汉代,依然能感觉到她们舞姿的婀娜多姿;而夸赞起唐代的繁华景象,却仍觉得那些女子稍显不够窈窕动人。此时,整个村庄都被青青的寒霜和火红的枫叶所覆盖,连亭子也不例外,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皎洁的明月洒下银辉,照亮了池塘边洁白的芦苇丛,栖息其中的鸟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与美好。

此地有天然的温泉,常常可见前来漂洗麻布的妇女们忙碌的身影;这里的水并非来自神奇的火井,但长长的竹筒却不断将清冽的泉水接入盛酒的大缸之中。晚霞如雪般铺满堤岸,恍惚间让人以为是王母娘娘降临在了美丽的瑶池仙境;岸边华丽的丝织品如云般遮掩,其热闹场景简直就如同汉武帝当年在曲江设宴时一般奢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