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三节忘不了的电大学习生活(续1)

我的学生生活 山果果9 2541 字 18小时前

当五明再次踏入校园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感和熟悉感,但同时也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涌上心头。教室里宽敞明亮,桌椅排列整齐,那熟悉的上课铃声依然回荡在耳边;这里还是那个充满活力和知识气息的地方,依然有班长和团支部的存在,课程设置依旧丰富多样,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体育课。然而,唯一不同的是,讲台上的老师变少了,而电视屏幕里的老师们却变得更多了。这些老师们都是那么的有名望,来自于各个着名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他们有的是教授,有的则是专家级别的人物。就连像刘锡庆这样的知名学者,如今也成为了五明的老师。这让五明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殿堂之中。

当五明正式成为一名电大学生时,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这个崭新的阶段仿佛是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向他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这种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五明不禁感叹自己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

回顾过去,五明在中师的学习生涯中,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追求顺利毕业并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那时的目标似乎只是通过考核,而对于真正的知识运用并没有太多深入的思考。然而,现在置身于这间整洁而宽敞的电大教室,五明终于真切地领悟到了"学以致用"的真谛。

这里的老师们摆脱了升学率的束缚,能够更自由地将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他们引导着学生们走出校园的局限,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中央电大的教程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术模式,而是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实用且专业的技术知识,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严格的考试制度下,五明意识到取得好成绩并非最终目的。这些考试更像是一次次成长的磨砺,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我,真正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机遇,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未来。这时,五明才深刻体会到中央电大高瞻远瞩的办学方针是何等的正确而富有成效,丝毫不逊色于正式的大专院校。是电大,给了五明一个可以继续学习的机会;是电大,使他在电大的学习时如鱼得水,受益匪浅。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现在回忆起电大两年的学习生活,过得竟是那么快,那么充实,那么令人留恋。每天,他们都要上4节电视课,除此之外,还有辅导课、体育课、听力课。学习之余,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运动会、知识竞赛、篮球比赛,联欢会等,这些活动让大家劳逸结合,放松心情。放学后,同学们还要打篮球,到图书阅览室看看报刊杂志。电大的老师们,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课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尽职尽责。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还会在课后与学生们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教学方式让五明感到十分亲切和温暖,也让五明更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

工作之后再次回到学校读书,五明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五明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现在则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让五明明白,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五明努力学习每一门课程,力求做到最好。

在这两年里,五明一直保持着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来对待学业,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更是为了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电大的两年时间里,五连续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这无疑是对五明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励。

电大真真切切地圆了五明的大学梦,也实现了他们家族几代人的梦想!

那年,五明已经 27 岁,早已成家立业。他一边操持着家务,买菜、做饭、洗衣,一边还要兼顾学业。有时,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不得不边做饭边看书,一只手拿着锅碗瓢盆,另一只手捧着电大课本,争分夺秒地学习。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五明除了随身携带“读书卡”,走到哪儿读到哪儿之外,还在家中的进门处钉了一块木板作为“黑板”。他将重要的知识点和提纲写在上面,方便自己随时复习。这样一来,无论是进出门还是晚上睡觉前后,他都会认真阅读并牢记这些内容。

整整两年的时间里,每当期末考试来临之前的一两个月,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他都不曾放弃过学习。哪怕是寒冬腊月,或是炎炎夏日,他都坚持每晚学习到凌晨以后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