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锣石鼓两相映,暗藏金银十万锭。
得之用筑青石路,连接成都与重庆。’
写完诗句后,这位道人心满意足地微笑着,并在诗的旁边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诗谜:‘近七里,远七里,谁能舍得千石米,金银就在契子里。’这段诗谜如同一个谜团,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却又充满了诱人的吸引力。
自那日起,消息不胫而走,四面八方的官僚和财主们听闻这个传说,纷纷心动不已。他们渴望能够获得这笔隐藏的财富,于是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耗费巨资,用车载、马驭、人担等方式,将成千上万石的大米运往大土地神庙前。每个人都怀着虔诚的心,期望菩萨能够显灵,赐予他们这份珍贵的宝藏。
一时间,大米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庙前,堆积如山。这些米粒晶莹剔透,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人们瞪大眼睛,紧盯着那块刻有诗句和诗谜的石壁,心中默默祈祷着好运降临。然而,尽管运来的大米已经堆积成山,高不可攀,可似乎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无论他们如何虔诚祈求,神灵始终没有丝毫动容。”据传闻,住在宝峰七里冲的一个名为李远近的孩子听闻此消息后,内心仿佛受到某种力量的驱使,急匆匆地赶回家里。他找到家中那根用来挑稻谷草的扦担,将其竹节部分尽数打通,并填满大米。然后,他带着这装满大米的扦担来到大土地神庙前,双膝跪地,虔诚地说道:“慈悲伟大的菩萨啊!七里冲的李运近将扦担米送来了,请您显灵吧!”
就在李远近话音刚落之际,天空骤然响起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紧接着,位于石锣山与石鼓山相对而立之处、连接两座山峰的山脚下,同时开启了两扇巨大的石门。左边的石门通向一座金光璀璨的金库,而右边的石门则通往银光闪耀的银库。宝库内部满溢着令人目眩神迷的金银光芒。
那些贪婪的官僚和财主们见状,瞬间眼红不已,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妄图抢夺这笔诱人的宝藏。然而,他们却遭遇了阵阵狂风和道道闪电的无情阻挡,始终无法靠近宝库半步。只有李运近成功踏入了宝库之中,获得了所有的财宝,总计达十万锭之多。其中,金库里藏有五万锭金子,银库里则有五万锭银子。
那李远近站在庙前,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大米,心中满是欢喜。他知道这些米对于乡亲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温饱、希望和未来。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些大米分发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手中。
当最后一粒米被送出后,李远近转身来到庙侧的石壁前,凝视着上面刻着的诗句。这些字虽然历经岁月侵蚀,但依然清晰可辨。他按照诗中的指引,决定将所得到的财宝全部用来修筑道路。
说干就干!李远近立刻雇佣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并亲自参与到工程之中。他们就地取材,选取了石锣山和石鼓山间的鬏鬏山上端作为起点,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筑路之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李远近并没有退缩或放弃。相反,他带领着工人们日夜奋战,一点一滴地铺设着青色右板,努力打造出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这条青石板大路终于竣工通车!它上可达繁华热闹的成都城,下达繁忙富庶的重庆府;不仅如此,沿途更有数百座形态各异、别具匠心的石桥点缀其间,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大道之上。
随着千里大路的贯通启用,原本交通不便之处如今变得四通八达。而当初获得的那些金银财宝也几乎耗尽殆尽,但李远近并不后悔。因为他深知这条路对百姓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道路,更是连接希望与幸福的纽带!
完成使命后的李远近并未停下脚步,而是追随庙旁题诗的那位道人一同远游他乡,从此杳无音讯。有人说那个道人才是真正的打鱼匠,而李远近则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还有人猜测打鱼匠其实就是当年受狐仙点化之人,所以才会让自己的孩子来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无论真相如何,那段传奇故事至今仍被口口相传。千里青石铺就的大路见证了历史变迁与人间温情;它如同一道美丽风景线纵贯南北东西方便了无数人出行同时也给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福祉真正做到福泽一方!
后来,人们为了永远铭记打鱼匠、狐仙以及他们英勇无畏的儿子李远近,决定用当地盛产的青石在鬏鬏山上建造两座巍峨壮观的青石牌坊。其中一座被命名为“孝子牌坊”,以表彰李远近对父母的至孝之情;另一座则称为“功德牌坊”,用以赞颂打鱼匠和狐仙的善行义举。
而那条由青石铺设而成的宽阔大道,正是闻名遐迩的巴蜀古驿道。它蜿蜒穿过隆昌,一路向上通往繁华热闹的成都,向下则连接着繁荣昌盛的重庆。隆桥驿作为这条古驿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曾肩负着沟通川渝两地交通与文化交流的重任,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与风云际会。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商队络绎不绝,成为了古代巴蜀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枢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这两座青石牌坊依然屹立不倒,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激励着后人传承孝道、弘扬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