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面上立现笑容,亲和抬手:“妹妹免礼,速起身。昨日那香,本宫观之,与妹妹甚为相衬,妹妹喜爱,本宫亦悦。”
嘉嫔起身,目巡殿内陈设,赞道:“娘娘此长春宫,布置典雅恢宏,尽显皇后气度,臣妾每至,仿若置身仙阙,敬仰油然而生。”
皇后轻笑:“妹妹过誉,宫中日长,姐妹常走动,添些生气也好。妹妹近日于启祥宫,各项事务可安?”
嘉嫔嘴角含春,目盈温柔:“托娘娘洪福,臣妾安好。臣妾不过尽己职责,悉心照拂罢了。哪堪与娘娘操劳六宫、心系众人相较,娘娘仁德,臣妾望尘莫及。”
二人言语往复,寒暄良久,辞令皆含机锋。皇后端茶,轻抿一口,透过茶雾凝视嘉嫔:“妹妹素闻才情出众,博闻强识,本宫近读《曹操诗集》,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句,感慨颇深,妹妹聪慧,对此可有高见?”
嘉嫔心有所作,抬眸直视皇后,目光坚毅:“娘娘这是考校臣妾了。臣妾以为,此句尽述彷徨求依之状。后宫女子,处境类同,若无依傍,飘摇风雨。臣妾幸蒙娘娘今日眷顾,恰似觅得良枝。娘娘若不嫌弃,臣妾愿效犬马,共守后宫宁谧。”
皇后眸现满意,搁下茶盏,起身近前,执嘉嫔手:“妹妹如此通透,本宫甚慰。往后你我姐妹携手,共御后宫风雨,必保太平。”
嘉嫔屈膝再拜,言辞恳切:“臣妾谨遵娘娘懿旨。”
自此,长春宫与启祥宫往来渐密,宫人均晓。
数日之后,晨曦初露,微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五彩的光晕,如梦如幻。
长春宫的庭院里,几株百年古槐舒展着繁茂的枝叶,在地上投下大片的阴影,与斑驳的阳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片光影错落的图案。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宫闱中的隐秘心事。
宫殿之内,皇后早早起身,一众宫女围绕着她忙碌穿梭。
梳妆台前,精美的首饰琳琅满目,皇后目光掠过,最终选定了一支赤金点翠嵌东珠步摇,那东珠圆润硕大,在晨光中散发着清冷的光辉,与她今日身着的湖蓝色绣百蝶穿花旗装相得益彰。
旗装上的百蝶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飞舞,为她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威严。
宫女们轻手轻脚地布置着宫殿,地上铺上了厚厚的红毯,红毯两侧,宫灯摇曳,灯上绘制的花鸟鱼虫仿若活物,在光影中闪烁。
殿中的香案上,龙涎香袅袅升腾,馥郁的香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氛围。
未几,嘉嫔携幽兰至。
嘉嫔今日着一身鹅黄色绣海棠花旗装,简约而不失娇艳,步摇轻晃,更添风姿。
入得殿来,屈膝行礼:“皇后娘娘,臣妾来迟,望娘娘恕罪。”
皇后笑语盈盈:“妹妹何来迟之说,快入座。今日不过姐妹小聚,不必拘谨。”
酒过三巡,嘉嫔笑语:“娘娘,臣妾近日听闻一事,甚是有趣。说是御花园中牡丹花开,有小宫女不识,竟当作芍药,闹了笑话。”
皇后亦笑:“这宫中新人多,见识浅些也寻常。不过这牡丹芍药,虽外观有几分相似,实则大有不同,一如这后宫众人,各有各的路数。”
嘉嫔微微颔首:“娘娘所言极是。臣妾常想,这宫中生存,如履薄冰,幸得娘娘照拂,方觉安稳。”
皇后目光柔和:“妹妹放心,既已携手,本宫自会护你周全。只是如今局势复杂,宸妃与那几位,怕是见不得你我亲近,日后行事,还得多加小心。”
嘉嫔眼神一凛:“臣妾明白,有娘娘提点,臣妾不惧。”
二人相谈甚欢,但皆心知肚明,究竟为何而聚,日后又会因何而散。
既至月末,安吉大师也入宫为国祈福,声势浩大,好不热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晨晓的微光,像是被一层薄纱滤过,朦胧而柔和地洒在京城的街巷之上。
紫禁城那巍峨高耸的朱红城墙,仿若一条沉睡的巨龙,在晨曦中渐渐苏醒,城墙上的琉璃瓦闪烁着细碎的金光,与初升的日头遥相呼应,映出一片庄严肃穆之气。
宫门前,禁卫军早已列阵而立,盔甲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枪戟如林,森然向天。
他们身姿挺拔,目不斜视,犹如一尊尊守护宫门的战神,每一道目光都透着冷峻与警觉,对进出之人细细甄别。
此刻,街头巷尾早已聚满了听闻消息赶来的百姓,人潮涌动,却又出奇地安静,只有偶尔几声压低的私语。
众人引颈张望,眼中满是敬畏与期待,皆想一睹那位传闻中修为高深的安吉大师的风采。
“听闻这安吉大师年纪轻轻,却有通天彻地之能,经他祈福,定能护我大清将士凯旋。”
一位老者手捻胡须,神色庄重地说道。
“是啊,这般年轻就有如此造诣,必是佛菩萨转世,庇佑我大清。”
身旁的年轻人接话,眼中满是崇拜之色。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远处缓缓走来一队僧众。
为首的正是安吉大师,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僧袍,那颜色仿若被日光亲吻过,熠熠生辉,又透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
僧袍随风轻轻飘动,宛如流淌的佛光。大师身姿挺拔修长,步伐沉稳且轻盈,每一步落下,似都与大地的脉搏相融,不见丝毫慌乱。
他面容清俊,仿若刀刻般的轮廓透着几分冷峻,眉如远黛,眼眸深邃如海,平静中蕴含着无尽的悲悯,让人一望之下,心生敬畏。
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上扬,似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仿若早已洞悉世间万物的玄机。
尽管不过二十有九,却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沉稳与睿智。
随行的僧众们皆身着褐色僧袍,手执法器,木鱼、铜磬、经幡错落有致。
他们步伐整齐划一,口中念念有词,梵音袅袅,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京城的喧嚣之中,涤荡着众人的心灵。随着队伍的临近,那梵音愈发清晰,仿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散了人们心头的杂念。
宫门前,带队的禁卫军统领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高声道:“安吉大师,我等奉命在此等候多时,恭迎大师入宫。”
声音洪亮,在宫门前回荡。
安吉大师微微颔首,双手合十,轻声道:“有劳将军。”
那声音仿若穿越了尘世的喧嚣,直接落入众人的心间,清脆而空灵,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统领侧身让路,安吉大师带领僧众稳步踏入宫门。
踏入的瞬间,似有一股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宫墙内,庭院深深,廊道迂回,雕梁画栋间尽是皇家的奢华与威严。
但在安吉大师眼中,这一切不过是浮世的幻景,他目光沉静,心如止水。
沿途的宫女太监们,见大师前来,纷纷跪地行礼,低垂着头,不敢直视。
他们虽身处宫闱,见多识广,此刻却也被大师的攻势所折服。
行至一处庭院,内务府的官员早已在此恭候。
官员身着朝服,上前躬身行礼:“大师,一路辛苦。此次祈福仪式,内务府已按照圣上旨意筹备妥当,还望大师过目。”
说着,递上一份礼单。
安吉大师轻轻摆手:“劳烦大人费心,一切但凭安排。”话语间,尽显谦逊。
官员引着大师继续前行,绕过几道回廊,宝华殿已然在望。
宝华殿坐落于紫禁城的一隅,朱红的殿门,金色的门环,在日光下闪耀着庄重的光芒。
殿顶的琉璃瓦色彩斑斓,仿若一片琉璃仙境。殿前的广场上,摆满了香案、供品,鲜花、水果、香炉整齐排列,香烟袅袅升腾,弥漫在空气中,给这庄严之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两侧的宫灯摇曳,灯上绘制的佛像仿若在光影中微微含笑,似在迎接这场盛大的祈福。
殿内,巨大的佛像庄严肃穆,金身高耸,佛眼低垂,俯瞰着世间众生。佛像前,蒲团整齐摆放,等待着僧众们的虔诚叩拜。
安吉大师步入殿内,目光扫过,微微点头。随后,他带领僧众净手、焚香,开始做起法事的准备。
弟子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摆放法器、展开经卷,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虔诚。
随着一声清脆的木鱼声响起,祈福仪式正式开始。安吉大师端坐在蒲团之上,双手合十,闭目诵经。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仿若洪钟鸣响,在殿内回荡。
梵音阵阵,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众人的心灵。僧众们齐声诵经,声浪滚滚,仿若要冲破这宫墙,直抵天际。
殿外,阳光愈发强烈,洒在广场上,光芒耀眼。
微风拂过,经幡飘动,猎猎作响,似在与梵音呼应。此时,一群白鸽振翅高飞,划过天际,仿若传递着这份祈福的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