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模式保障

“李书记,人才服务中心的方案已经落实了。”市人社局局长杨国强汇报道。这位从人社部引进的人才工作专家,在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他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我们参考了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先进的人才服务模式。准备在人才社区建立综合性服务中心,采用‘全方位’服务模式保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博士,杨国强在人社部工作12年期间,作为指导国家级人才政策的制定。2013年,正是看中了他的专业和改革背景理念,李一凡将他请到星城主管人才工作。

“具体有什么创新措施?”李一凡问道。对杨国强的工作能力,他一向很认可。

“我们设计了‘五个一’服务体系。”杨国强从公文包里提出了一份详细方案,“这是我在人社部时就在思考的创新模式,现在在星城真正的实践。具体可以包括:一个窗口办理所有事项,一个平台解决所有问题,一个团队提供专属服务,一个电话24小时响应,一张卡享受所有便利。”

杨国强介绍说,人才服务中心将在人才社区的中心位置设置,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置政务服务、人才培训、创业指导、文化交流等功能区。最特别的是设立了“首席服务官”制度,为高层人才配备专门的服务团队。这是他在德国人才服务体系时得到的启示。

“要特别关注人性化服务。”李一凡说,“这些高层次人才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服务要落实到周到,让他们普及星城的意识。”

正说着,中微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送来了一份人才需求清单。“目前我们已经确定引进5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3位国际知名专家,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问题。”

“教育这块怎么安排?”李一凡转向市教育局长刘清远。

“已经和两所新主题对接好了。”刘清远说,“我们专门专注国际班,教学团队包括海外名校教师。同时设立了双语教学,确保这些专家的班级能够顺利融入。另外,我们还和几所国际学校合作,为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选择。”

“医疗服务也要创新。”市卫健委主任周凌峰补充道,“在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了湘雅医院国际医疗部,配备双语,可以直接对接国际医疗资源。同时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

这时,李明杰来参加会议。作为凡星投资的总裁,他对人才需求最了解。“很多人才都问无法解决品牌工作问题。他们的品牌大多也是高学历人才,希望能够在相关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

杨国强立即回应:“我们已经建立了人才队伍就业服务。一方面与产业园区的企业对接,提供专业岗位机制;一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科研和教学岗位。同时设立‘合伙人创业基金’,支持人才队伍自主创业。”

“商务配套也要跟上。”市商务局局长王志强说。作为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他对国际人才的需求很了解。“我们规划在商业综合体时特别是国际化元素。已经和所有关注国际连锁品牌达成入驻意向,包括星巴克臻选店、巴黎老佛爷百货等。同时引入米其林明星餐厅、国际健身会所,打造高品质生活圈。”

“交通建设体系是关键。”市局长郑建国说。这位在上海主导过多条地铁线路建设的交通专家,正在为星城规划一个全新的交通网络。“我们汲取上海的经验,采用TOD模式,将人才社区、产业园区和城市中心紧密对接。”

郑建国还展开了详细的交通规划图:“除了在建的三条地铁线,我们还规划了定制公交系统。最重要的是建设国际人才快线,从人才社区直达机场,全程45分钟,让国际人才往来更便捷。同时在社区内部建设智能交通系统,这是我在哈佛学习时研究的新模式。”

“智能交通具体是什么方案?”李一凡对这个创新很感兴趣。

“我们将在人才社区建设全市第一个智能交通示范区。”郑建国解释道,“包括智能信号灯系统、自动驾驶公交、智能停车管理等。特别是要引入波士顿的‘绿波带’技术,让社区内部交通更加便捷。同时规划了完整的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打造低碳出行环境。”

这时,张立成教授来电话,他对人才服务中心的医疗部分提出建议:“建议成立国际医疗咨询委员会,我可以邀请哈佛医学院的专家参与。同时要建立远程医疗平台,让人才能够随时与国际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这个建议很好。”李一凡说,“医疗服务要国际化。周凌峰,你负责对接张教授,把这个平台建起来。”

杨国强紧接着介绍了人才服务卡的具体功能:“这是一张集政务服务、医疗保障、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卡。持卡人可以享受交通、医疗、文化等各类优惠,还能获得创业支持、子女教育等专属服务。”

“服务团队很关键。”李一凡强调,“要选派优秀干部到人才服务中心工作。既要懂专业、会外语,更要加强服务意识。可以从国际酒店引进服务管理人才,提升服务水平。”

会议结束时,李一凡特别强调:“服务无小事。人才服务中心不仅仅是办事的地方,更要成为人才之家。要让广大人才都投入星城的热情和诚意,让他们真正把星城当作家。”

散会后,李一凡和陈启明实地实地考察了人才服务中心施工现场。郑建国专门介绍了交通设施的建设进度:“地铁2号线和6号线的人才社区站交通已经开始主体施工,智能系统的设备正在陆续安装。预计年底前,基础交通网络就能建成。”

回到办公室,李一凡收到一份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00名国际人才确认要来星城工作,他们来自全球12个国家,平均年龄37岁,85%拥有财富。这些顶尖人才的选择,印证了星城的国际竞争力。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李一凡对陈启明说,“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做好服务,让人才在星城找到事业的舞台、生活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