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阳谋

仙侠版水浒 任鸟飞 4349 字 3个月前

众所周知,燕云十六州这里,民族成分十分复杂。

这里既有仍然保持“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契丹人、库莫奚人、阻卜人、室韦人、女真人、党项羌人等游牧民口,也有“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的汉人、渤海靺鞨人。

而各族群之间经济、政治、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辽国的统治者长期面对复杂的国民情况。

如今江鸿飞入主燕地,无疑也要面对复杂的国民情况。

民族问题,在任何时代,都不是小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肯定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稳定。

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不好解决的,辽国怎么解决的,江鸿飞就萧规曹随好了。

得说,辽国早期的统治者非常出色,他们善于学习,不断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靺鞨族那里学习治国经验、文化体系,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统治体系。

加上,随着民族交流的深入,已经有为数众多的契丹人进入城郭生活和居住,还有的契丹人则世代与汉民杂居,早已是稼穑的高手,定居在燕云十六州或者关外的各州县。

这就使得辽国基本形成了高度汉化却又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这个政治制度就是“双面”政府体制,也就是“南面官”、“北面官”制度。

通俗一点说就是,因俗而治、因族而治,即:官分南、北,用北官和用草原上的制度治理契丹、库莫奚人、阻卜人、室韦人、女真人、党项羌人等游牧民口,以南官和汉制治理汉人、渤海靺鞨人。

具体就是,辽国的官职,分北院,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套很好的制度,非常适合治理燕云地区。

萧普贤女给江鸿飞的建议也是使用这样的制度。

不过,江鸿飞却觉得,辽国的“双面”政府体制虽然可以治理燕云地区,却不利于民族融合,也容易留下隐患。

而江鸿飞最后选择的办法则要简单粗暴的多,那就是颁布:改服令、留头令以及改汉令。

改服令,顾名思义,就是所有人,不论番汉,全都改左纫为右纫。

留头令,全称是留头发令。

胡人喜欢剃头,留辫子。

而汉族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所以让这些番族留头发,也是他们归顺汉族的一种表现。

必须得说明的是,留头令也真是留头令,也就是,只有留头发,才能留脑袋,无缘无故剃头发的,是真要被砍头的。

改汉令是将燕地的所有文字全部改成汉字。

在这一条上,江鸿飞虽然没有丧心病狂的将所有辽国的文字都给毁了,但也是准备将燕民能见到的文字全都改成汉字,辽国的所有典籍全部收为国有,再翻译成汉文流传,辽国的文字不许再出现,否则重罚不赦。

江鸿飞的这三条命令一下,顿时就引起了大量的原辽人的不满,尤其是以契丹人和奚人为最。

对此,江鸿飞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下令:不愿意遵从这三个命令的人,在三个月内,可以离开燕地出关。

同时,江鸿飞让人放出风声去,自己会对金国发动战争。

想要找将你们从北边打到南边、又从东边打到西边、挖你们祖坟、抢你们女人的女真人报仇吗?

想的话,就只能留下来,我江鸿飞带着你们报仇,离开可能就没有报仇的机会了。

而想要留下来找女真人报仇,就得主动接受江鸿飞的改服令、留头令和改汉令。

江鸿飞没有强迫任何人,他只不过就是给了那些真想要找女真人报仇雪恨的原辽人一个机会,和给了那些摇摆不定的原辽人留下来的借口。

当然了,江鸿飞最大的目的还是,将内部矛盾转移成外部矛盾,使燕地这里的人团结在自己的统治下。

说穿了,江鸿飞就是既想汉化草原民族,又不想逼反草原民族。

基于这个目的,江鸿飞就只能给这些草原民族找一个让他们可以委曲求全的理由。

而为了报仇,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忍了常人所不能忍,更何况是区区换一种衣服、留头发和习惯汉字?

没错,江鸿飞玩得是阳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