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壮大其族

“原来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贤任旐?据传建安年间,天下饥荒,人民相食,黄巾军再次死灰复燃进攻到了乐安郡博昌县,却听闻这里是任旐的家乡。黄巾首领言道‘任旐是天下贤人,我们虽然不得已落草为寇,但是怎么能侵犯他的家乡呢!’自此之后,任旐名声传遍天下,各郡之间,争相举荐他为孝廉。”

刘辩心里不禁浮现出对方的信息,和颜悦色的说道:“原来是子旟,现在并非朝议时间,请坐下说话。听闻子旟乃乐安郡博昌县人,为何远离故乡,从青州来到我幽州为官。”

刘辩因为曾经读过的史书中,并没有对方家世的记载,所以出言试探。

他想要在幽州乃至整个大汉完成心中的改革,士族和豪门绝不能太多,否则必将成为自己改革的阻碍。因为这些人中大部分首先在乎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得失,像荀彧这种为了心中的理想,最终和曹操分道扬镳的例子简直是凤毛麟角。

这个时代以河内司马氏以及颍川陈氏为代表,他们的家族奋斗史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壮大其族。

你不能说这种家族的价值观有问题,正因为此,这些士族豪门才能传承数百上千年之久而不没落。

荀彧作为最后有能力改变汉献帝傀儡身份的大才,却最终只是忍气吞声,不为曹操再献一策,并没有联合天下士人反对曹操。

要知道曹操麾下,以颍川为首的中原士族,大部分皆是荀彧举荐的。

曹操在几年后,怀念荀彧之时,曾经百感交集的说道:“文若为我举荐了如此多的人才,才有如今的盛世。荀令君之论人,我万世不忘。”

甚至司马懿在晚年回顾自己不同寻常的一生,想起了昔日这位举荐自己的王佐之才时,也不禁感叹:“算上历史中的人物,以我亲眼所见,书中所载,近一百多年以来,没有见过有贤才能超过荀令君之人。”

最终荀彧放弃了抵抗,主要因为那时曹操羽翼已成,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选择了消极抵抗。毕竟在士族眼中,家族的利益为第一,即使荀令君如此大才,最终还是需要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放弃抵抗。

“启禀史侯,下官当初在乐安郡受到郡守的赏识而入仕为官,之后跟随在青州刺史焦和身边,多次向他进言远离巫术占卜。因为在下出身寒门,并不受到对方的重视。又见到青州刺史焦和乃是空谈理想,并无处理州郡政务的才干,青州必定陷入大乱。

无可奈何之下,我弃官而去,带领自己的族人和乡亲离开故乡,北上进入了渤海郡。之后听到幽州牧刘虞,礼贤下士,善待百姓,政绩斐然,于是带领族人乡亲来到了蓟县并在这里当上了一名功曹。”任旐恭敬的说道。